惟青山不老
學者風采
作者:蔡圓圓
摘要:張順高是我國著名茶業科技專家,被譽為普洱茶的泰鬥。文章敘述了他的學術生涯和對雲南茶葉科技事業的巨大貢獻,對他在古茶樹的發現與研究、茶葉高產栽培技術理論、茶樹太陽光譜分布規律、雲南茶葉生產發展戰略、生態茶園建設理論框架、茶文化理論的研究成果做了全麵的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張順高;茶葉科技;古茶樹;茶栽培;生態;茶文化
中圖分類號:TS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32-0170-03
我國著名茶業科技專家張順高1933年出生於湖北五峰,土家族。1960年於湖南農學院茶葉專業畢業,自願申請,由國家統一分配到雲南茶葉科學研究所工作,曆任該所所長、黨總支書記、顧問;曾擔任中國援馬裏茶場專家栽培組長,中國援助上沃爾特茶樹試種專家組長,被馬裏總統授予二等國家勳章。1990年,調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任熱帶植物經濟植物室主任。曾先後擔任雲南省茶葉學會(1981~1997)副理事長,《雲南茶葉》雜誌主編等,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他在古茶樹發現研究與保護、大葉茶速成高產技術和理論、茶樹太陽光譜分布規律、雲南茶葉生產發展戰略、生態茶園建設理論框架、主編《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等方麵,做出一係列突出貢獻,對雲南茶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1 古茶樹的發現與研究
早在1952年,雲南茶葉科學研究所就在南糯山半坡新寨古茶林中,發現了著名的南糯山茶樹王,直徑1.38m,為栽培型。幸運的是,張順高在1961年10月,也就是參加工作的第二年,由巴達大黑山農民的帶領,在莽莽無際的原始森林裏,找到一棵直徑為1.0m的巨大茶樹。他們采集茶樹花果枝葉標本,采用三角法測量樹高,對土壤進行取樣,考察了樹周圍的生態環境,做好記錄,將全部材料、數據帶回研究所。計算結果證明樹高竟超過30m。經過茶果枝葉鑒定、樣品生化分析,確定該樹為野生型古茶樹。張順高撰寫的《巴達野生大茶樹的發現及其意義》一文,在《茶葉通訊》1963年第1期發表後,一時震驚中外。以後幾年,又有不少大型野生茶樹在雲南以及貴州、四川相繼被發現。由此證實,茶樹原產地是在中國雲南,而不是印度。
1992年,思茅地區瀾滄縣富東鄉邦崴村發現了一株大型古茶樹。張順高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考證並負責撰寫紀要。經過論證,這株基徑1.14m、胸徑0.68m、高11.8m的茶樹,其生殖器官為野生型,枝葉為栽培型,人們曾長期采摘利用,茶葉品質優良,屬於介於栽培與野生之間的過渡型。張順高認為:該樹“反映了茶樹發源與早期馴化利用同源”,最後馴化和最先栽培茶樹的是我國古滇人。這樣,雲南茶樹栽培曆史的開端就從孔明時代提前到史前。
1996年11月,張順高參加了對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世界最大的280公頃千家寨野茶自然群落的考察。專家們對其中一號大茶樹和二號茶樹的樹齡確定問題一籌莫展。張順高經過周密的思考,提出了利用淨光合值法測算的辦法,以南糯山茶王的樹齡至少有800年為基準,測算出樹高25.6m、基徑1.12m、胸徑0.89m的一號古茶樹樹齡約2700年,是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大茶樹。張順高十分注重茶樹起源問題,並利用古生態學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證。1993年他在《古生態學與茶樹起源、傳播、馴化的係統猜測》一文中指出:茶樹具有喜溫喜濕性及嗜酸性的特點。而幹熱、幹冷、暖濕氣候難以形成酸性土壤並形成茶樹的嗜酸性,不利於形成茶類植物。因此,茶樹必定起源於熱濕氣候地帶。而中國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的三江地帶是穩定的古陸,屬於幹、濕氣候區的交界麵,有利於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分化。他由此認為,現在的三江地帶應該是茶樹在第三紀的原始起源中心。小葉種茶是大葉種逐漸向中亞熱帶縱深遷移以及人工二次馴化的變種。
2 茶葉高產栽培技術理論的建立與實踐
20世紀60年代初來到茶科所以後,張順高發現以江浙為範本的茶樹栽培技術,多不符合雲南實際,而雲南也沒有自己獨立的先進茶樹栽培技術,決心建立雲南茶樹豐產栽培理論。他在對全省各茶區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意識到合理密植是茶樹速成高產的關鍵,並開始進行有關雲南大葉茶樹“種植密度與排列方式試驗”以及“綜合豐產試驗”。試驗初見成效時,他接受國家的指派赴馬裏援建法拉果茶葉農場並擔任栽培專家。
張順高負責最困難最艱苦的茶園籌備、建設工作。法拉果地區處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邊緣,氣候炎熱幹燥,土壤屬於砂質稀樹草原紅壤,肥力差,保水性能弱,栽培茶樹極為困難。張順高和同事們迎難而上,在茶園上遊修建了一座2萬m3的蓄水池,同時精細地平整土地,實現了自流灌溉。為了避免赤道日照的灼傷,他們在茶田裏間種芒果樹和合歡樹,還栽植了行道樹和防護林,3年後實現了對茶樹的全遮陰覆蓋。張順高還采用了深耕土壤、厚施綠肥、草煤、磷肥、牛糞,運客土改良土壤等方法,在沙漠中麵積100公頃的綠色茶園裏,實現了年產幹茶100多噸的奇跡,也為他後來在雲南創造更高的茶葉豐產技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了表彰他們的貢獻,馬裏共和國總統穆薩·特拉奧雷特別簽署命令,授予他和專家組組長馬文彬馬裏共和國國家勳章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