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少女時代(1 / 3)

周秀玲的生活仿佛是豐裕、平靜、自由的,但她時刻感到的卻是極度的壓抑,便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

她覺得自己正如一顆炸彈,有欲炸不能的痛苦。

麵對通常中的生活,她需要表現得輕鬆、冷靜甚至愉快,她也希望自己的情緒和看上去那樣好,但是她其實無法做到。

或許,也不想做到——因為她毫不認同這個既無原則又居高臨下,並且虛偽的成人世界……

她快要17歲了。

此時,她正和三個同齡的女生坐在網吧裏上網。晚上8點進來,然後打跳舞遊戲,一口氣玩兩個多小時,玩得精疲力盡,卻竟有些不想回家了,打算通霄熬戰。於是,她和同伴商量片刻,便到網台將計費換為通霄卡,又買了一包煙一點餅幹和幾瓶汽水。幾個女生叼著煙嘻嘻哈哈地邊閑聊著邊百無聊賴地閑泡在網上,然後下半夜又一個個橫臥在沙發上昏昏睡去……

幾天以後,周明軍突然接著前妻張曉麗打來的電話,告訴他:他們的女兒周秀玲不見了,離家出走;留下紙條說,她和她的最好的朋友徐雅到西藏去旅遊了……

在周明軍與張曉麗離婚之後的這幾年中,周明軍感覺女兒的變化非常大,已似乎漸漸失去她心目中父親的地位,而僅是順從對他的尊重;她對她的繼父也一直稱為“大叔”,父親在她的心裏變成一個空缺的位置;周明軍為此做過多次努力,但成效不大,在父女關係上一直令他憂心匆匆。

小時候的周秀玲不是這樣的,周明軍記得很清楚,她是特別乖非常聽話的一個孩子啊!她的每一聲“爸爸”“媽媽”,都曾給他們這一小家庭帶來無限的喜悅和動力。

4歲的周秀玲,爸爸周明軍便教她打少林長拳,她小小的樣子,疼痛後的哭泣,鼓勵後的笑聲,都深深刻在周明軍的腦海深處。

那時周明軍和張曉麗還沒有30歲,年輕的周明軍正在一個叫樟澗鎮的鄉村小鎮派出所裏上班,他的妻子張曉麗在樟澗鎮上一家商店裏當營業員,一家三口住在一間小屋子裏,雖然經濟拮拘,卻過得愛意融融、溫馨甜蜜。

周秀玲5歲那年,周明軍調入桐盛市公安局工作,張曉麗暫時仍住在樟澗鎮,開始兩地分居生活;每次周明軍回家,都會是周秀玲最高興的時刻,她天天都盼著爸爸回家,爸爸也總是帶來好吃的好玩的,爸爸要走的時候也總是哭著不讓他走,直到後來爸爸總是靜悄悄地走掉了,自己也總是包在被窩裏哭習慣了,慢慢一切便已習慣了;好在6歲那年她開始上小學,交上了好朋友,可以化解身邊沒有爸爸的悲痛。

在同一個班上,她認識了徐雅,後來又認識了張林、杜壯兩個同校的男生,她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徐雅很文靜不淘氣,張林有點小頑皮很聰明,杜壯天生膽大但不欺負人。四個人在一起玩,仿佛每一片樹葉都是新鮮的,每一條河流都有故事,每一次做作業睡覺,心中都有一棵小樹苗在溫暖的光照中綿綿生長。

但很快,心中的小樹苗就仿佛經曆在冷風嗖嗖的夜晚,在小學裏恃強淩弱的大班男生很快就讓她麵臨到傷心絕憤的一麵,他們憑白無故地毀壞她的課本、作業本、書包,尤其是象她這種爸爸不在身邊又沒有哥哥的小女孩,直致毆打欺淩羞辱,竟可以任意峙意妄為!那些好心的人,都化為陌生的臉;老師的幫助,家長的保護,也隻是非常有限的範圍;自己受到傷害不敢說、不敢對打,還要為自己撒謊、為破損的愛物承受委屈……

小小的周秀玲隻敢自己包在被窩裏哭,爸爸,爸爸,快回來,我想你了,不要再走了好不好……

媽媽張曉麗不知道周秀玲為何總是莫名其妙地睡覺時候就哭,問她她也不敢講真話;她也許並不是不知道,隻是她也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