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4 神秘的黔東南(3 / 3)

目前,從江瑤族藥浴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於名聲鵲起,瑤族藥浴已經不像往日那樣神秘,它已經走出深山,出現在從江縣城的各種浴場裏,甚至也出現在了一些大城市的洗浴中心裏。當然,至於有多少是真正意義上貨真價實的瑤族藥浴,有多少是打著瑤族藥浴的幌子招搖撞騙的,也隻有他們自己心知肚明了。

神秘的牯髒節

牯髒節是貴州苗族人最古老、最盛大的節日。它又被稱為“吃牯藏”“刺牛”“鼓社祭”“翻鼓節”“踩鼓節”,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旨在不忘當年先祖從東方遷徙而來的一切艱難險阻,希冀祖宗顯靈,後代人畜興旺,生活幸福。

整個儀式包括牛旋堂、砍牛祭祖、祭鼓等活動,但都離不開牛和鼓。苗族是一個尊崇牛文化的民族,他們把自己的牛殺了,為的是敬獻給先祖們,讓魂歸東方的先祖們有牛這種最值得信賴的勤勞夥伴相隨。而祭鼓,則源於苗族的女性始祖,據說她們最初是從楓樹木芯裏孿生的。苗族人認為人死後,靈魂並不會消亡,隻是轉移了,他們用大牯牛的皮製成的大鼓,就是先祖靈魂棲息的地方。隻有敲擊木鼓,才能喚醒她們的靈魂。這就是牯髒節最重要的“砍牛祭祖”。

牯髒節有大牯小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而規模較大的牯髒節一般間隔很多年才舉行一次。最近的一次極為盛大的牯髒節,舉行於2000年12月3~8日,地點在一個叫做加去的苗族村寨。這個位於榕江縣計劃鄉、被群山環抱的小小村寨,因為牯髒節而變得讓世人熟悉起來。加去在苗語中是“一個神秘遙遠的地方”的意思,這裏自古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長期與世隔絕,因此也保留了最完整、最原始也最神秘的苗族生活習俗。加去人是“黑苗”中的一支,是苗族一個強大的支係,有100多萬人口,主要分布在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的“苗疆腹地”。因為他們平日愛穿黑色的衣衫,而且藏住在高山之巔,人們又把他們喚作“高山苗”。

牯髒節的全部過程,極為繁瑣嚴密,充滿了宗教儀式感和神秘程序,三言兩語決然說不清楚。無論是加去村還是別的村寨,光是準備工作就得花上數年光景。再加上每次舉辦牯髒節,承辦的村子都要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因此每一座勇敢接過旗幟的村寨,都會受到普遍尊敬。當然全寨人卻必須要為此咬緊牙關,共同承擔隨之而來的經濟重負。

下一次牯髒節將於何年何月舉辦,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發達,屆時將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八方賓客,彙集於此,共同感受苗族人最神聖又最神秘的祭祖盛典。

結語

這不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筆下那個魔幻現實主義之都——馬貢多,這也不是達利的超現實主義油畫,這是中國貴州的黔東南。前兩者是虛幻的藝術作品,而後者是宛若虛幻的現實所在。這裏數之不盡的神秘與靈性,讓我驚歎不已,並且目瞪口呆。而我能夠確信的一點是,我所看見的一切隻是冰山一角——這裏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村寨,或許更為神秘,它們躲藏在某個大山的深處,等待你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