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人民幣突爆逆襲
北京出狠招降住高盛
在過去一周裏,人民幣彙率再度成為傳奇。在一片看跌聲中,三天內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5個基點,即期彙率累計上漲664個基點。這種暴漲像極了在2014年一片看多聲中的連續短期暴跌。那些豪賭人民幣貶值的國際金融大鱷措手不及,相信被逼爆倉的不會是少數。央行通過強有力的外彙手段,向市場傳遞著一個聲音:不要揣度我的心思,單邊無風險套利時代已經終結了。據報道,數月以來,高盛等跨國金融機構一直在做空人民幣。原因很簡單,中國各項經濟指標都不太理想。市場普遍預期,隨著美元進入加息周期,人民幣彙率綁定美元的局麵肯定會有所改變。因為目前中美處於不同的經濟周期,美國經濟全麵複蘇,未來麵臨通脹壓力必須加息。相反,中國跟絕大多數國家都麵臨通縮壓力,需要不斷降息,這會讓貨幣更不值錢。中國央行這個時候突然強勢出手,大幅度調升人民幣中間價,沉重打擊了國際投行的做空氣焰。這一強勢貨幣維穩手段,對於人民幣離岸市場影響不太大,但大大降低了人民幣貶值預期,同時提高了做空的時間成本,不給市場投機者穩定的貶值(升值)預期。人民幣一改年初的大貶值而暴漲;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配合亞投行的成立,亞投行是一項政治任務,關係中國的資本輸出和人民幣國際化,這個時候如果人民幣不強勢,對於亞投行的成立是不利的,因為貨幣的本質是政府信用,中國要展示自己的大國信用,自然需要人民幣強勢,這樣才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沒有任何外國人願意接受一個貶值的貨幣。然而,推動人民幣突然暴漲,中國政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救樓市。現階段,中國必須要在是否救樓市的問題上做出決斷。人民幣貶值有利於中國的實體經濟,有利於消化中國的過剩產能,但是人民幣貶值將首先衝擊中國樓市,樓市將進入漫長的調整熊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救樓市,一是人民幣貶值暫時停止;二是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和利率都準備下調;三是二套房首付下調也已經成文。
由亞投行想到
中美都有誤判
論者吳菊生認為:對亞投行,近日國內一片喧囂讚美之聲。英法德意等歐洲大國相繼表態加入,引來國內大批“不明真相群眾”興奮異常,主流媒體更是連篇累牘,嘲諷美國之聲不絕於耳。亞投行不是件壞事,否則沒有那麼多的響應,但初始階段的定位,以及其未來的地位如何,還是需要保持很大的謹慎,現在說多了有害無益。拿美國來說,隻要它不加入,亞投行就難以成為真正的世界性金融機構。這一點,中國的主政者想必也心知肚明。說到歐洲諸強的加入,除了他們的現實考量外,很重要的一個背景是利益交換,中國政府很清楚它們了花了多大的代價才爭取到今天這一結果。早在2010年前後,中國政府基於對美國的戰略誤判,認為美國在次貸危機後還有一個更大的信用卡危機,從此將一蹶不振;同時,美國方麵基於中國表現提出了“亞洲再平衡”。雙方同時不同程度的戰略誤判,造成了中國政府其後在金融資產配置方麵的戰略轉移,數萬億的美元資產被配置到歐日的債券等金融資產上,那時恰逢歐債危機,中國的這一雪中送炭之舉,無疑博得了歐洲的一片喝彩,贏得了歐洲的人心。這就是今日歐洲加入亞投行給予中國的回報。問題在於這份回報的代價太大了,當年的歐元美元比價尚在140以上,而今差不多到了105左右,據高盛判斷,兩年後歐元美元之比進一步下跌到80。以今天的歐元資產的比例來看,損失恐怕就是幾千億美元。中國有太多的陰謀論者,不知他們會不會想象是歐美合謀,洗劫中國的金融資產?近6個月來,中國不斷賣出美債是個不好的信號,說明外彙市場出現異動。照理美債是優質資產,若非國際收支出現大的變化不應該賣出。要賣也應該是歐債日債,但這兩個債都不能賣,一賣就露餡了,外彙層麵的巨大賬麵虧損即刻顯現。基於政治的原因隻能賣出美債。現在歐洲諸國若真想幫助中國,就應該維持人民幣彙率的穩定,但是它們會嗎?投桃報李,人之常情,問題在於桃“肥”李“瘦”,中國政府隻能冷暖自知了。蹊蹺的事情還有,在這一次的中國“兩會”上,多名中國官員力挺A股市場,包括央行行長周小川,一反過去的作風。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個央行行長是不應該這麼做,世界各大國的央行行長也沒有一個會這麼做。那一定是中國經濟到了一個非常時刻,非牛市不能救經濟,非牛市不能阻滯資金出逃,隻有一輪牛市才能將大量的民間資金“誆”入市場,從而支撐投資,以前靠向國企貸款擴大投資的路走不通了,隻有一輪牛市才能重新鼓起社會的信心,達到消費擴張的目的,並有效化解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避免其出現更大的危機。這種造勢的做法是否有效,牛市的目標能否達到,這些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