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板藍根之爭說開去(1 / 1)

從板藍根之爭說開去

卷首語

作者:關佳

4月的南方,正是桃紅柳綠,然而在長江三角洲一帶,人們卻無心踏青觀賞,倒是被禽流感病毒H7N9攪得人心惶惶。人們不無憂慮地得知,上海等地確診被H7N9感染的病人數和亡故數逐日有所上升,所幸的是尚未發現有人傳人的跡象,否則就可能釀成十年前非典的慘禍。

也許是為了平息百姓的焦慮,某省衛生廳稱板藍根有預防H7N9的作用,讓板藍根再度受熱捧,部分地區甚至出台了板藍根“限購令”。然而,包括著名肺科傳染病專家鍾南山在內的多位醫藥業人士表示,暫無可靠的科學證據證明板藍根之類的中藥能有效預防H7N9,不要盲目服用。一時間眾說紛紜,煞是熱鬧。

其實,我認為更值得關注的倒是另一條消息:由於在多個活禽宰殺市場的雞和鴿子中檢出H7N9病毒,上海決定臨時關閉所有活禽交易,並撲殺了市場裏數以萬計的活雞活鴨以防止病毒蔓延。這些天,眾多食客聞雞色變,也令市場上其他副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我在想,可能由於我們的先民長期處於半饑半飽的生活狀態,幾千年來不僅為我們留下了飛禽走獸、蝦蟹魚蟲、蔬果菌草無所不包的食譜(以至於有“中國人什麼都敢吃”的說法),也創造了千奇百怪的食物製作烹飪方法,恐怕在食物譜的廣度和深度上已經接近極限,世界上任何民族也難望我項背也。這當然是一份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俗話說“禍福相依”,古人創造了魚頭濃湯、爆炒豬肝之類的美味佳肴,但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今天在被汙染水域長大的魚類頭中可能富集有害的重金屬元素,而豬肝中也許藏有大量瘦肉精。

而今活殺雞鴨撞上了禽流感,又是一例。其實營養學家告訴我們,剛剛被宰殺的雞鴨體內仍存在一些致病菌,冰鮮雞與活雞相比,既保存了肉的營養價值,又具有肉質柔軟多汁、味道鮮美的優點,在口感上完全可以適合嗜食鮮雞的消費者。雖然北京早已禁止活禽宰殺交易亦未引發食客抗議,但許多人還是鍾情於活殺雞鴨,江南各地活禽交易紅紅火火就是證明。也許我的味蕾不太發達,體會不到活殺雞鴨做成的菜肴口味究竟比冰鮮雞鴨強多少。而且我想,人類在選擇吃什麼和怎麼吃時,其實總要綜合考慮會帶來多少益處,又有多少風險,特別是麵對那些從未嚐試過的食物或菜肴。筆者在美國的超市和飯店作過小小的調查,發現那裏的食品和菜肴種類無疑要比我國少很多很多。就以雞為例,除了雞胸、雞腿、雞翅和烤全雞之外,連雞腳都看不見,更不要說雞內髒、雞頭頸、雞血之類了。起初還很為美國人惋惜:他們失去了多少美味佳肴啊!然而仔細想來,從長遠來看,他們比我們高明得多,至少他們在吸收雞的營養的同時,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風險,也包括免受禽流感的侵襲。

所以,麵對新的形勢,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甚至風俗,是其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