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文化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已不再滿足於飲食上的溫飽,而是希望通過合理的、科學的膳食,達到健身養生、延年益壽的目的。人們在飲食中不僅追求味覺的享受,更講究食物營養的科學性,即不僅要吃得飽、吃得好、吃出品味來,還要吃得科學、吃得衛生、吃出健康來。因此,食療的概念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和重視。通過食物的合理調整和搭配,不僅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強身健體,還能對某些疾病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

古人雲:“安生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飲食療法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我國古代就有醫食同源、藥食同根之說。俗語說;“仙丹妙藥靈芝草,不如五穀雜糧好”,“藥補不如食補”,“凡病三分治七分養”都表明食療是防病治病的好辦法。食療之法在我國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書試圖通過食物的合理搭配,以科學簡便的操作,達到美食、養生、療疾、益壽的目的。

本書主要介紹了食物的性質及功用,食療保健原料的性能,不同體質人群的飲食宜忌,常見疾病的誘因、飲食原則及食療方法等常識。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是一本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科普讀物,可供醫療保健人員、膳食管理人員和中等文化程度的廣大讀者閱讀。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諸多不足,敬請廣大讀者指正。

編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