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埋葬在沙漠中的曆史(2 / 2)

“征文二百九十三年春,東閣海州有廣元氏同九人為伍,尋得紀元遺跡,蔚然宏觀,太史昭告天下,尋識得古語之人。吾欣然請命前往,於地宮密室中探得古卷千份,於是造蘆而居,欲將其譯為齊文,布於天下。”

看完這些,葛悅終於明白這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古卷,而且是這幾乎沒有出現在曆史中竹簡書籍。這些書都來自於黑暗時代。

當今的史學家把這個世界的可考曆史分為四個部分,遠古,上古,中古,和近代。遠古文明,時間已經不可考究,但是遠古人類的遺跡仍存留於世,那就是現在人類的生存依仗——雲崖!

從雲崖的科技和道蘊中管中窺豹,就可以知曉遠古的人類是何等的昌盛。雲崖中使用的技術依舊是現在人類難以企及的。然而遠古距離的時間實在是太久太久,據說仍在這個紀元之前。所以這本‘譯者手記’才會將其稱之為紀元遺跡。

之後是上古,距今幾十萬年的時間,上古時候,百家並起,諸國林立。國家和學說,是這個時代的主角,而國家的征伐,學術的爭端,使得戰爭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若是正常發展,戰爭最終會結束,這片土地也將迎來王者,學說也會因為國家的穩定而融合,取出百家精華。

然而異族的到來終於打破了這一切,在諸國之間的戰爭還未結束的時候,空間屏障變得不穩定,外界諸天打開了連往這裏的通道,更有其他世界直接與這裏融合在一起。從此之後,時間進入中古。

中古的主旋律依然是戰爭,不同的是,這是一場種族戰爭,人類作為土著和主人要驅逐其他異族,異族想要在這片大陸站穩腳跟。

在這種情況下,諸國拋棄了各自的仇恨,百家也暫時放棄了各自的爭端,大家同心協力,想要將異族驅逐出自己的土地。

但是人族在之前的戰爭中實在消耗了太多的力量,而且本身以寡敵眾,於是節節敗退。

終於在生死存亡之際,雲崖被發現了!這件遠古時候遺留下來的瑰寶在不知道什麼原因的情況下突然被人發掘出來。

依托雲崖,人類重新構築了防線,穩定了自己的後方。同時逐層推進。終於重新確立了自己時代主角的地位。

之後異族雖然幾次大規模的反攻,但都在雲崖之下铩羽而歸。依托雲崖,人類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但是異族的實力依然龐大,他們占據了雲崖之外的大片土地,大家進入一個相對和平發展的事情。這就是近代。

整段曆史,從上古到近代都是有完整的記錄的,遠古也因為一些遺跡的發現而漸漸為人所知,但是在遠古和上古之間,卻有著一段空白,因為這段空白,上古的人類甚至不知道雲崖的存在。

而所謂的黑暗時代,指的是就是這段時間,之所以稱為黑暗時代,因為這段曆史沒有文字和語言的記錄,甚至連遺跡都極其少見。

看著這滿屋子的竹簡,葛悅的心情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了,這麼多的書卷,如果可以完成翻譯,已經可以揭開黑暗時代的帷幕一角,這對整個人類的意義都是非凡的!

撫摸著這些粗糙的竹簡,葛悅的思維卻已經飛到了其他的地方。他重新翻開那本‘譯者手記’接著朝下看去。

“征文二百九十三年冬,曆經九個月,吾始完成初卷之譯。古卷為先民所做,記錄紀元之前二三事,雖多有猜測,依然讓吾大開眼界。”

先民,指的便是黑暗時代的人類,之所以稱為先民,是因為他們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重新建立文明,才有之後的諸國時代。他們是這一紀元文明的先行者。

葛悅沒有想到,這些古卷竟然記載了遠古的事情,要知道當時雲崖並沒有出現,人類對遠古的事情基本上可以稱得上一無所知。

……

“征文二百九十四年春,書籍浩繁,不堪其重,吾請添加人手二三,上不允。”

……

“征文二百九十九年冬,齊國大慶,妻子來信盼歸,欲行,海上突發雷暴,空間不穩,終不成行。回信曰:明月知我意,萬裏送相思。”

……

“征文三百零四年冬,妻病危,賢文來信,一字一淚,盼吾速歸,然與哲豪談文,有所感,且譯作日艱,終不成行。回信曰:黃泉之下,相見有日,今世欠汝良多,難言盡矣,難言還矣。罷!罷!罷!!來世汝為夫,吾為妻。”

“征文三百零四年末,賢文來信,言母喪,臨終一語相告,言:今世已全,焉求來世?前世之虧欠,盡矣,盡矣……今夜,雪晴月懸,卻隻映我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