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洲星對水稻抗高溫熱害的效果研究
農村經濟學
作者:王獻誌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對大氣環境汙染程度加劇,氣候向逐漸變暖的趨勢轉變,高溫熱害的發生頻率加大,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難以避免。2013年的水稻生產季節,鳳台縣出現了百年罕見的高溫階段,在7—8月水稻生長的關鍵時期形成了較為嚴重的高溫熱害,大麵積水稻受災。為推廣抗災避災技術,減輕高溫熱害對水稻生長的影響,搶抓時機,及時安排了水稻噴施新美洲星抗高溫熱害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地坐落在鳳凰鎮高皇村,選擇中早熟和中遲熟的2塊水稻田,品種分別為秈常規糯稻特糯2072和中秈雜交稻皖稻181。
1.2試驗設計
每個品種均設2個處理,分別為每次用機動噴霧器噴施新美洲星900mL/hm2,對水300kg/hm2(A),以噴清水作對照(CK)。
1.3試驗實施
由於7月23日是連續3d超過35℃以上溫度的起始時間,所以於7月30日和8月6日對皖稻181噴施新美洲星,於8月6日、8月12日對特糯2072噴施新美洲星。
2結果與分析
2.1田間表現
噴施新美洲星的水稻葉片功能增強,成熟前功能期明顯延長,葉片黃化速度減慢,後期病害等明顯減輕。水稻後期轉色好,結實提高,稻穀色澤好,生長優勢明顯。
2.2產量
2.2.1皖稻181產量表現。皖稻181噴施新美洲星後,實粒數增加8.3粒,千粒重增加0.89g,平均產量增加525kg/hm2,增幅7.2%。
2.2.2特糯2072產量表現。特糯2072噴施新美洲星後,實粒數增加9.0粒,千粒重增加1.75g,平均產量增加615kg/hm2,增幅達到9.6%。
由此可見,生育期相對較短的特糯2072受高溫熱害影響較大,結實率偏低,噴施新美洲星的抗高溫效果優於中秈雜交稻皖稻181。
3討論與結論
通過試驗發現,在應用新美洲星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噴施時間稍晚。欲及時抵抗高溫熱害對水稻的影響,試驗時間可提前至連續3d熱害後的1~2d內噴施。二是試驗液體肥料品種單一化。為檢驗新美洲星用於水稻抗禦高溫熱害的效果,選用了新美洲星為試驗的單一因子。生產上可與磷酸二氫鉀等混合應用效果更佳。為尋求新美洲星的防災抗災效果,建議進一步安排新美洲星施用的多重試驗;建議將新美洲星施用列為農作物防災抗災技術措施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試驗結果表明,高溫熱害相對水稻產量影響越大的田塊,噴施新美洲星效果越好。新美洲星抗水稻高溫熱害的突出表現在實粒數增多,結實率提高,千粒重增加。本試驗效果證明新美洲星在水稻上施用對抗禦高溫熱害的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