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患麻疹會有哪些危害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生於冬春兩季。臨床表現以發熱、流涕、打噴嚏、咳嗽、眼結膜炎、口腔黏膜出斑及全身皮膚斑丘疹等為主,民間俗稱“出痧子”。
麻疹患者可能出現並發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腦炎等。孕婦患麻疹可導致流產、死產及胎兒先天性感染。
麻疹並發症會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例如肺炎,它是與麻疹相關的最常見的死亡原因。腦炎的發病率大約為千分之一,病死率約為15%。
346.不可小視風疹的危害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通過呼吸道和直接接觸傳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出疹、淋巴結腫大和結膜炎等。一般病人症狀較輕、病程較短,因此人們常常輕視風疹的危害。
患風疹後可出現並發症,主要有:①關節炎和關節痛,以成年(青年)婦女中常見,疹退後出現,累及多個大小關節。②腦炎,發病率約占風疹病例1/5000,多在出疹後1~7天發生,病程5~21天。發病急,症狀重,突然頭痛、發熱、嗜睡、昏迷、頸強直,腦脊液中可查到風疹特異IgM抗體,及時治療,大多預後良好,有報道病死率達到20%。③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在懷孕早期特別是最初3個月感染風疹,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流產、死產和新生兒一個或多個器官畸形。以先天性白內障、心髒畸形和耳聾等為典型特征,此外還有肝脾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肌炎和青光眼等統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CRS)。
347.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能引起腦炎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腮腺炎我國中醫稱痄腮,早在公元前640年,醫書上就有關於本病的記載。腮腺炎主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生,尤以5~15歲患者較為多見。腮腺炎在冬春季發病較多,但全年都可發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兒所、幼兒園、學校和新兵中暴發。
患者受感染後,大多無前驅症狀,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熱、頭痛等症狀,其後則出現一側腮腺腫大或兩側腮腺同時腫大,2~3日達高峰,麵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及咀嚼時疼痛明顯,含食酸性食物脹痛加劇。腮腺腫大可持續5日左右,以後逐日減退,全部病程7~12天。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時並發睾丸炎,發生率平均為20%。
有些患者症狀較輕,但大多數病人有嚴重的全身反應,包括高熱、寒戰、頭痛、背痛等,急性期症狀可持續3~4天,約10天消退。青春期女性患者僅5%可並發卵巢炎,症狀多較輕,可出現下腹部按痛,下腰部酸痛,月經不調等,卵巢炎的發生,不影響受孕。腮腺炎並發腦炎的神經症狀常在腮腺炎高峰時出現,開始常為腦膜炎,有發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Kernig征陽性等症狀。
如侵及腦實質,可出現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狀。腮腺炎病毒引發的腦炎約占病毒性腦炎中10%。腮腺炎病毒腦炎症狀一般較輕,預後良好,多在2周內恢複正常,無後遺症。
348.流腦是怎麼回事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是腦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
腦膜炎奈瑟菌有13種血清群,我國致病的血清群一直以A群為主,B、C、Y、W135群僅有散在發病,但近年來我國檢出的B、C群所致病例有增多跡象。
嬰幼兒發病最高、其次為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地區,成人發病較高。流腦的高發季節為冬春季節。人感染後往往表現為局部黏膜感染,而無臨床症狀,為無症狀攜帶狀態,隻有不到1%的人會出現臨床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