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達拉奉臨床應用的文獻綜述
綜述
作者:龐彥喜 趙玲玲
[摘要] 參考十年內文獻公開報道的依達拉奉臨床研究資料,綜述依達拉奉的臨床應用情況。依達拉奉在腦血管病、心髒病、腸道保護、肺損傷等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均有使用,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 依達拉奉;藥理作用;藥物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3-0015-02
依達拉奉是日本三菱-東京製藥公司開發的一種脂溶性自由基清除劑及過氧化反應抑製劑,2001年6月在日本獲得批準上市。其主要藥理機製為清除羥基,抑製脂質過氧化,抑製白三烯介質的合成,保護內皮細胞,阻止血管內皮細胞、腦細胞、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從而阻止血管痙攣和神經細胞損害,延緩神經組織水腫和梗死的進展,緩解伴隨的神經症狀,阻止遲發性神經元死亡。由於依達拉奉具有良好的膜通透性,不影響血小板聚集和纖維蛋白溶解,能降低組織細胞磷酸激酶的含量,對缺血—再灌注導致的組織損傷有保護作用,因此臨床除用於抑製腦水腫、改善神經症狀、治療腦梗死外,其治療疾病範圍進一步擴大。本文對近十年文獻報道的依達拉奉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綜述。
1 依達拉奉的臨床應用
1.1 在腦血管病中的應用
依達拉奉用於臨床的初始適應證便是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依達拉奉可通過早期的自由基清除及晚期的抗炎作用保護神經組織,且藥物血腦屏障的通透率高,不影響血液凝固、纖維蛋白溶解和血小板聚集,因而不會增加出血的危險。動物實驗證據表明,腦缺血缺氧早期使用依達拉奉,可增強缺血腦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含量,清除腦內具有高度細胞毒性的羥自由基,並減少脂質的過氧化,對腦組織再灌注自由基損傷有確定的保護作用和修複作用[1]。
多個文獻報道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試驗驗證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2-4]。對依達拉奉治療前後進行歐洲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ESS)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結果表明依達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的神經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腦損害的程度[5]。
齊傑玉等[6]報道,依達拉奉能有效地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神經功能康複和日常生活能力,其顯效率和有效率均高於對照組(P
汪青鬆等[7]觀察依達拉奉對CO中毒遲發性腦病(DNS)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和海馬CAI區神經元的影響。結果依達拉奉組各項檢測指標優於DNS組及0.9%氯化鈉注射液組(P
1.2 在心髒病中的應用
依達拉奉對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已得到動物研究和臨床研究證實[9,10]。冠狀動脈再灌注前給予依達拉奉,結果顯示對於急性缺血的心肌可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其作用與清除自由基和抑製心肌細胞凋亡有關。
李穎慶等[11]對擴張型心肌病(DCM)應用依達拉奉治療進行了探討,將心功能Ⅳ級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比兩組治療前後心功能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P
朱靜峰等[12]觀察了依達拉奉在瓣膜置換術中對心肌的保護作用。瓣膜置換術可造成心髒的缺血再灌注。在再灌注開始前10 min從體外循環機加入依達拉奉,觀察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紅蛋白(Myo)、肌鈣蛋白I和過氧化脂質等指標。結果顯示依達拉奉可通過減少血漿丙二醛(MDA)的產生,抑製脂質過氧化反應,保護心肌減輕心肌損傷。
1.3 在腸道保護中的應用
依達拉奉對小腸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並能抑製損傷後的多發性潰瘍和出血。腸屏障功能障礙是導致失血性休克後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宋祖軍等[13]觀察早期應用依達拉奉對失血性休克後腸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臨床療效,以組織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表達的變化、中性粒細胞(PMN)在腸組織的聚集、腸屏障結構和功能的變化為觀察指標,結果顯示依達拉奉早期應用能抑製小腸組織細胞ICAM-1的產生,減少腸組織中PMN的活化,減輕中性粒細胞介導的腸黏膜破壞、增加其通透性,對失血性休克及複蘇後的腸黏膜屏障具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