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王晨

2年前,我曾經采訪過一個做太陽能熱水器的老總。那時他的熱水器已經在農村賣得相當不錯了,達到了一個高峰(中國的太陽能熱水器主要靠農村市場)。

高峰也就意味著瓶頸,於是我問他下一步的打算。除了想讓城市裏的居民也用上太陽能熱水器,他還興致勃勃地說起了一個更重要的布局——從生產熱水器,到生產熱水。

一番解釋後,我才明白,所謂生產熱水,就是將大型太陽能熱水係統賣給工礦學校寫字樓,用太陽能給這些單位的浴室或熱水係統供應熱水,廠家在銷售時並不收取設備款,而是與這些單位分享熱水收費。

比如大學裏給學生用的公共澡堂,原來都是燒煤的,汙染不環保,每年的燃料支出也是個很大的負擔。用太陽能熱水係統,不但費用減下一大塊,學校還不用馬上付錢,而是將澡堂在若幹年內的收費權轉讓給廠家。學生每個月都要買澡票,這些錢就都進了廠家的口袋,直到設備款回收完畢。之後,學校收回收費權,廠家賺走利潤,學校一分錢沒出,白落一套熱水設備。

這就如同政府引進民間資本建設高速公路,一分錢不出,但是要讓投資方在建成後的高速路上設卡收費,直到收回投資。

顯然,這樣的操作手法,已經是商業模式上的一個重大轉變——買方由一次性付款,變成了分期付款。

這意味著銷售中要引入更多的金融工具,而非簡單的廠家或經銷商墊資,因為他們都墊不起這錢。

目前中國的銀行是不會給他們墊這錢的。這種金融服務隻屬於高速公路,屬於房地產商。

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廠家或其經銷商向學校供貨時,還需要一個中間商。這個人往往有足夠的融資能力,將設備款一次性回給供貨商,同時,他還要與校方有很深的關係,確保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收費期內,不會因為校方領導更迭等種種意外因素,導致收不上錢。

中國人都知道這種中間商是何方神聖。他們神通廣大,沒了他們,這種商業模式的風險就會急劇增大,寸步難行,甚至根本就不能成立。

當然,也有這種工程掮客不靈光的時候,比如銀根緊縮。中國經濟長期內需不足,過度依賴出口和政府投資,這幾年更是嚴重依賴政府投資。結構調整年年喊,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加上國際金融危機,打斷了例行的經濟過熱軟著陸,反而放出8萬億天量貨幣,造成了工程市場的虛假繁榮,給了製造商一個錯誤的市場信息。

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高漲的通貨膨脹終究是要治理的,哪怕再痛。國家一抽銀根,大河沒水,小河自然要幹,三角債立刻沉渣泛起。

當然,不排除政府再次頂不住壓力,最後還要像08年那樣開閘放水。畢竟,現在的國際經濟形勢比08年還糟糕。08年都頂不住,現在就更頂不住。

不過,誰都知道,越是把危機推向未來,危機的破壞力就越大。工程市場增長得快,到時候,恐怕也跌得最慘。正在不停擴張產能的企業家們,一起火中取栗,阿彌陀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