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這一切,楊弘看了看天色,時候不早了。他便熄了篝火,將鐵鍁放在原處,簡單洗漱一下上床睡覺。明天,楊弘可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
這一晚,楊弘睡了一個好覺,一夜無夢。
……
第二天清早,楊弘起了個大早。吃過早餐,楊弘帶著鐵鍁出了屋子,開始在昨晚標好的木樁陣陣圖上麵挖坑。楊弘要將所有放置木樁的地點挖出坑來,然後將木樁埋進去一米五的距離。這樣,鐵皮剛好能包住剩下兩米長度的木樁。對於楊弘來說,這是一個挺耗費力氣的活兒,畢竟他才隻有十二歲半,不論是身體還是體力,都和成年人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楊弘小心翼翼的踏進陣圖,他要保證盡量不破壞陣圖,不然昨天晚上的工作就全部白費了。楊弘從最中央的那個木樁放置點開始挖坑,挖好一米五的坑後,就將木樁填進去,木樁和坑之間的縫隙用挖出來的土填實。然後,楊弘取來一個鐵皮環將木樁露在土外的部分套住。這樣,有了鐵皮環重量的固定,本就被固定結實的木樁就更不容易倒下了。
打好這第一根木樁,楊弘滿意的擦了擦臉上的汗水,開始設立第二根木樁。時間過得很快,楊弘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才把三十六根木樁全部打好。
做完這一切,楊弘還沒有停手,他去找了一些修補花園柵欄用的木料,利用這些木料在木樁陣的外邊圍了一個柵欄。楊弘每天進入木樁陣修煉的時候,他都要從這些柵欄上麵翻過去才可以。
修煉場地設定好了,楊弘就要給自己安排修煉計劃了。楊弘的修煉計劃很簡單,每天早晨起來蛙跳一百圈。不過楊弘的蛙跳可不是普通的蛙跳,他要在三十六根木樁的頂上蛙跳。也就是說,楊弘要利用蛙跳的方式,從一根木樁頂端跳到另一根木樁的頂端。每跳完三十六根木樁為一圈。
按照楊弘的計算,一百圈就是跳完三千六百根木樁。這項訓練,楊弘必須在一個時辰內完成。
第二項訓練是打木樁,不過楊弘的打木樁可不是傻愣愣的站在那裏打。他要在木樁陣中疾速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每根木樁楊弘要擊打一百下。這項訓練楊弘要在上午完成,用時一個時辰。也就是說,在一個時辰的時間內,楊弘要擊打三千六百下木樁,
第三項訓練是馬步。楊弘很無聊,他重來不在地麵上紮馬步,而是要在木樁陣最中心那根木樁的頂上紮馬步。楊弘紮馬步的時候,身上要穿上沙袋衣,裏麵裝的不是普通的沙子,而是楊弘利用鐵砂掌法門鍛體時使用的鐵砂。紮馬步這項訓練,楊弘安排在了打木樁之後,用時一個時辰。做完這項訓練以後,楊弘就可以吃飯了。吃完飯,楊弘要午休半個時辰。
楊弘的午休也有些小小的別出心裁,他不會躺在床上午休,而是要把自己倒吊起來午休。倒吊在哪裏?木樁陣最中央的那根木樁,這就是楊弘的午休之地。
午休結束之後,楊弘會有半個時辰的時間打坐。當然,楊弘的打坐並不是修煉真元,而是在腦海裏回想以前偷學來的武學技巧,推斷一些武學原理。打坐結束後,楊弘要修煉兩個時辰的武技。武技修煉完畢,楊弘將進行今天最簡單的一項訓練,負重跑。
在負重跑這項訓練裏,楊弘將穿上灌注了鐵砂的沙袋衣,繞著木樁陣外圍的圍牆跑一百圈。這項訓練長達一個時辰,但是沒有固定的圈數規定。楊弘必須用更快的速度去跑,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更多的圈數。
負重跑結束,楊弘將吃晚餐。晚餐吃完後,楊弘將打坐一個時辰。這次的打坐,比中午多了半個時辰,打坐的目的也不一樣。楊弘這一次打坐,是為了讓自己完全安靜下來,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能夠更加熟練的感知到周圍環境的些微變化。
晚間打坐完畢後,楊弘會跳入木樁陣中,在完全漆黑的情況下,在木樁陣裏急速跑動,連跑一個時辰,這項訓練被楊弘命名為感知跑。由於木樁陣外圍有一層圍欄包裹,就算楊府裏麵燈籠的光芒能夠射進花園,木樁陣裏也不會有絲毫亮光,因為所有光都被外圍的那一層柵欄擋住了。
楊弘想要在這裏不撞到木樁上麵,能夠依靠的,唯有自己的感知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楊弘要在進行這項訓練以前,打坐一個時辰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