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看清潛伏的敵人——亞健康(1 / 2)

審視期

出差坐飛機,吃飯吃快餐,郵寄要快遞長期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一味追求效率,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忽略了某些事情?譬如,對健康的投資。現代白領們奉行「輕傷不下火線」,殊不知下線已非輕傷。緩一緩腳步,你會走得更遠。

抽出一點時間,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有「定時炸彈」存在?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和養生。但縱觀當今社會,整體健康狀況並沒有隨之好轉。“病人”減少了,健康的人卻沒有增多。為什麼?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身邊有了一個“時髦”的敵人——亞健康。

一、悄然出現的健康大敵

(1)各類人群製造的熱鬧

過去,“健康”和“疾病”是絕對的對立,非此即彼。而今,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我沒生病”,卻不能斬釘截鐵地肯定“我是健康的”。因為“健康”和“疾病”之間出現了“第三者”——亞健康。

“亞健康”是前蘇聯學者N·布赫曼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剛一出現就引起了各界關注。它是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保健醫學等多學科共同探討和研究的熱門課題,也是街頭巷尾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商家更抓住機會,迅速將其變為一種市場促銷的標簽,各種亞健康機構和亞健康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然而,這種“熱鬧”並沒有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健康。亞健康本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卻過早地被商品化和產業化。大多數人連亞健康的概念都沒有理清,便迎來了商家的“狂轟濫炸”。良莠不齊的亞健康產品和服務,讓很多人無所適從。

亞健康出現了,人們卻沒有足夠的認識,不明就裏的擔心反而讓健康沒了保證。

(2)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亞健康”究竟是什麼?世界衛生組織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生理功能低下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

一般情況下,亞健康者都能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但效率低下、極易疲勞,生活質量較差。同時,也可能伴有失眠、健忘、心緒不寧、精神萎靡、焦慮憂鬱、食欲不振、性功能減退等不良狀態。從現代臨床醫學看,亞健康狀態下的生理改變及各種化驗檢查結果尚不足以將其明確診斷為某種疾病,即從醫學上未能確診為某種疾病。同時,這種狀態雖然與心理疾患有類似表現,但其嚴重程度尚不能構成心理醫學範疇的神經官能症。

簡而言之,亞健康狀態就是“將病未病”。沒有臨床症狀和體征,或者有病症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

TIPS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者不虛弱。”

(3)與相關醫學問題的區別

為了進一步認識亞健康,有必要分清亞健康和與其相關醫學問題的區別。

亞健康VS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現代高效快節奏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組以長期極度疲勞(包括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為主要突出表現的全身性症候群。它和亞健康的主要區別有兩點:

慢性疲勞綜合征具有國際統一的判定標準,而亞健康的至今沒有確立。亞健康群體的比例極高(70%),但多數可通過積極幹預恢複健康;而成年人患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概率雖低(0.7%),卻隻有30%可以恢複健康狀態。

亞健康VS亞臨床

亞臨床是指已經有了病變,但還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出現的狀態,如當前常見的中老年人亞臨床頸動脈硬化,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會發現有較明顯的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塊形成,但病人並沒有臨床表現;而亞健康者雖有身體和精神上的不適表現,但醫院的各項檢查都不能找出患病證據。

亞健康VS部分疾病的早期診斷

判定亞健康時,還要注意跟臨床功能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礙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診斷相鑒別。它們雖然表現相似,但本質不同。此外,中、西醫對亞健康的理解和界定範圍也存在很大差異。

二、健康大敵的兵種構成

亞健康的內涵是和健康、疾病相對應的。健康概念的範圍有多大,亞健康涵蓋的範圍就有多大;疾病的領域有多寬,亞健康涉及的領域就有多寬。以世界衛生組織“四位一體”的健康新概念為依據,亞健康可分為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