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裏是潁川?(2 / 2)

不過說實話,張煜倒很滿意他現在的這個身份,是一名有著些許名聲的世家公子,有了這樣的一個身份作掩護,無論將來他張煜是決定投靠別人還是自立發展,都會讓他減少很多麻煩,畢竟士族在這漢末時候,身份地位可是極高的!

如果說忠伯所敘說的關於他的身份,讓張煜感到還算滿意的話,但是接下來從忠伯嘴裏迸出的消息就讓張煜感到頗為棘手了...

“忠伯,你確定你沒有說錯,我們現在正在豫州潁川郡?波才那廝的黃巾大軍距離我們這裏隻有區區兩百多裏的距離?天...”

“少爺,老奴雖然老了,但記性還是不錯的!不然的話,老爺夫人又怎麼會安排小的陪您出去遊曆...我們現在就是在潁川啊!不過少爺啊!老奴這些天怎麼總感覺著眼皮子一跳一跳的,不會是我們大漢的軍隊要打敗仗吧?

可是一開始少爺您可是說我大漢軍隊必勝的,老奴才會答應由著少爺您胡來的。真要是打不贏那些黃巾賊的話,我們又該如何是好啊?”忠伯被張煜這樣詭異的問題問得有些急了,也隨之拋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過對於忠伯提出來的問題,張煜並沒有理會,在得到了忠伯的再三確認之後,反倒陷入到了沉思當中。一時之間,整個帳篷裏麵安靜的近乎詭異。

在忠伯的敘述中,說是包括北軍和新招募的民軍在內,共計十萬大軍在右中郎將朱儁的統帥之下,此時此刻正駐紮在豫州的邊境之地,整軍備戰,而在距離大營百十裏之外的潁陰縣城,波才的數十萬黃巾大軍正在那裏集結!

這樣的行軍態勢,讓張煜記起了一些曾經被他遺忘在角落裏的記憶,

184年(甲子年,也就是張煜現在所處的年份),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征要取代腐敗的東漢。

張角一麵派人在衙門口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麵派****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裏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義,****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如劉備就受到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組織起義軍投靠幽州校尉鄒靖討賊立功。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而另一方麵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朱儁又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裏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雋軍連軍。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最重要的就是,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於4月初,朱儁軍就被黃巾波才所敗而撤退,皇甫嵩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防守,被波才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

(3000字章節求收,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