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國艱難應對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齡化(1 / 3)

韓國艱難應對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齡化

主題閱讀

作者:詹小洪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低出生率、老齡化加速的時代,調整計劃生育政策事實上也擺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但對調整的力度和速度,我國輿論仍是見仁見智。韓國是我們的近鄰,同為深受“多子多福”儒教倫理影響深重的國家,其人口密度比我國東南沿海也要高得多。在上世紀60年代到進入本世紀前,幾乎和我們推行同樣的人口生育政策。可目前,提高出生率和遏止老齡化已經成了韓國政府最重要的國策了。希望讀者能通過本文,了解韓國的低生育率、老齡化現狀及人口政策的沿革,理解韓國為何將“低出生率老齡化加速”視作韓國生死存亡的問題。同時反思,我國目前還在實行著全世界最嚴格的人口計劃生育政策,應從韓國的人口政策變遷中吸取什麼經驗教訓。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經濟學家茶座》執行主編、《當代韓國研究》編委、韓國朝鮮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

閱讀1

韓國的低生育率

朝鮮戰爭前的1950年,韓國人口為2000萬。戰爭結束後,在“人口數量決定南北韓對決勝負”邏輯的驅使下,韓國政府積極推行獎勵生育政策,加之同樣深受“多子多福”的儒教倫理影響,以及在韓國人特有的“生下來反正餓不死”傳統觀念驅使下,韓國出現了嬰兒潮,導致人口暴漲。1960年韓國人口達到2500萬人。這十年韓國人口年增加率為3%,每個家庭平均有6.3名子女。

然而,上世紀60年代,韓國很貧窮,要養活這樣迅速增長的人口是一大難題。1961年,靠政變上台的樸正熙軍政府認識到人口暴漲會製約經濟增長,故采取了控製人口的政策。從1962年開始製訂的經濟開發五年計劃中,也包含了人口增長率目標。

於是,1961年,政府提出的家庭生育口號是“不節製生育的後果不免是乞丐”;1966年,開展“3.3.35運動”,即一個婦女“生育三胎”,三年三胎最晚生育到35歲;1973年,變成了“不分男女,優育標準兩個”的“鼓勵兩胎”標語;到了80年代幹脆提出獨生子女政策,口號是 “兩胎也多”、“一胎就可以滿足”、“我們就生一胎吧!”,甚至出現了“即使生一個,三千裏(韓國麵積簡稱)也滿員”鼓勵不育的極端口號。但是鼓勵一胎政策又導致了“好男胎”風氣,乃至出現溺女嬰的現象,隻好又提出了“優育一個女兒比十個兒子更好”、“父母一代盼望兒子,我們一代沒有伴侶”、“以愛孕育,不分男胎女胎”口號。

回顧幾十年來韓國政府的人口政策時,韓國學者感慨地寫到,從三個到兩個再到一個,在韓國連子女人數都控製的那個時期,生育控製不是個人權利,而是“國民的義務”。由於采取了上述強製措施,韓國的人口自1970年以來增長緩慢,到1988年,韓國人口年增長率終於降至1%,2000年的人口增長率為0.84%,2005年韓國的人口增長率為0.48%, 2010年為0.46%。人口年增長率比中國都低。

更能反映出生率的指標是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以下簡稱TFR),是指該國家或地區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婦女的育齡期,國際傳統上一般以15歲至49歲為準。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如果TFR低於1.5人就被稱為低生育率社會,而如果TFR低於1.3人,則被稱為超低生育率社會。

眾所周知,最近幾十年,發達工業國家生育率普遍下降,各國政府均為此發愁。西方歐美國家如此,東北亞的俄羅斯、日本亦如此,殊不知,介於發達與發展國家之間的韓國生育率更低。韓國的TFR在60年代是6.3名;70年代是4.53名;80年代是2.83;90年代是1.59;在1998年降低到1.47人,成為了低生育率國家。2001年首次下降到1.30人以下,進入了超低生育率社會。2005年更創下1.08人的最低記錄。而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發表的《2005年世界人口現狀》顯示,該年世界TFR平均為2.6,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的TFR分別為:1.57、2.82和4.86。韓國比發達國家的TFR都低。

2006年是“雙春年”、2007年是“金豬年”,猶如中國人喜歡龍年生子一樣,這兩年在韓國都是喜慶的年份,得益於此,TFR分別反彈至1.13名和1.19。2008年,韓國TFR為1.2人。2013年韓國TFR為1.25,在224個國家排名第219位。在有富國俱樂部之稱的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位列倒數第一。這一年在全世界國家和地區中,TFR排在韓國後麵的是: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分別為1.11和1.17,排名第222位和第221位。新加坡的TFR預計值為0.80,排在最後。

據統計,2001年至2012年,韓國TFR持續12年來低於1.3,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唯有韓國的生育率呈現這種狀態,低生育率是發達國家共同的社會問題,而韓國的情況更為嚴重。韓國人口學家悲觀地預測,韓國現有人口5000萬,按照這一速度,2018年將是韓國人口的頂峰年,從此人口絕對數都要開始下降。到2050年韓國總人口將縮減至4200萬人,到2100年人口將減少到隻有現在的三分之一,到2200年隻剩140萬人,最後會導致韓國人在地球上消失。

如果上述擔憂還比較遙遠的話,那麼這種人口的不斷縮減,還會導致什麼現實的結果呢?

首先是各級學校將出現招生困難,甚至關閉。

據韓國教育部“2010年教育基本統計”資料,受到低生育率的影響,韓國小學生數量持續減少。2009年的小學生數量勉強超過上世紀70年代的一半。2009年尚有732.8萬名小學、初中、高中生,到2018年將會減少至545.7萬名,而2030年的學生數將減少至451.5萬名。2030年的中小學校學生數達不到2007年學生數的60%。這意味著,每十所學校中有四所是多餘的,將有四成的老師失業。按此低下的TFR,0至4歲的幼兒期人口每年遞減4%,今後銷售幼兒用品的商店和幼兒園可能得陸續關門。

大學情況更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新生兒出生數達到100萬,韓國興建了大批大學。但是,目前每年新生兒人數不足45萬,這意味著當這些嬰兒長大後要進入大學的時候, 50%的學校都招生困難。在未來的15年裏,很多的大學要麼倒閉,要麼合並。

其次,將來兵源將嚴重不足。在韓國,男孩必須服兵役。但照此低下的TFR,到2020年,韓國年輕的適齡男性將非常缺乏,不能夠滿足部隊所需的人數,將導致軍事資源的短缺。甚至有人擔憂將來參軍的男丁不夠,是否會出現征集女性從軍的情況。

最後,低生育率對經濟的負麵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即勞動力短缺。目前韓國的大部分工人,都是1955~1963年嬰兒潮時代的產物,約有1600萬人,占韓國人口的34%。當這個群體退休,韓國將經曆勞動力短缺的階段。這也將導致韓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國家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目前,平均每8名勞動人口贍養1名老人,到2025年,這一比率將達3∶1。其結果是,由於領錢的人越來越多,交錢的人越來越少,養老金赤字將會擴大, 養老基金嚴重不足可能會導致經濟的長期衰退。社會福利必然會收不抵支,年輕一代的稅負也會加重,這種惡性循環,會導致經濟衰退,從而動搖國家的根本。

閱讀2

人口老齡化加速

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以上則為“老齡社會”,超過20%則為“超老齡社會”。

在韓國,與生育率下降緊密伴隨的是人口的老齡化。韓國國家統計廳2013年12月9日公布,韓國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7歲,而女性的預期壽命則為83.8歲。可見,韓國人的預期壽命相當高,不僅高於發展中國家,甚至高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值。

韓國老齡化速度相當快。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1970年為3.1%,2000年,達到7%,韓國是與21世紀同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的。2005年9.3%,2011年11.4%。2014年初已經達到12.2%,韓國已經接近“老齡社會”了。在經合組織(OECD)34個成員中,韓國人口老齡化這個數值排名第30位,還相對樂觀。韓國學者認為,這主要得益於嬰兒潮時期造就的“人口紅利”。但韓國老齡化的增幅大,在近40餘年來,韓國老齡人口增加了3倍,該速度則位於經合組織(OECD)之首。如果以1970年各國老齡人口的比重定為1,2013年韓國老齡人口規模增加到1970年的4倍,遠高於經合組織(OECD)平均水平(1.6倍)。甚至高於日本(3.6倍),芬蘭(2.1倍),葡萄牙、意大利(2.0倍),捷克、加拿大、西班牙(1.9倍)這些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