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九州,令九州州牧集齊天下之力,貢獻青銅。
次年,禹在東方黃帝山之巔,以自身無上神通,融天地元氣,采大道萬千,萬斤青銅,鑄造九鼎。傳聞,在九鼎成形之時,天現異色,風雲變色,而九鼎周身,紫霞萬千,將整個東方渲染成一片紫色,故有紫氣東來之說。
禹鑄九鼎後,傳聞大禹將全國名山大川,奇異之物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乃九州,故有得九鼎者即得天下,是為天子也,九鼎也就成為天子的信物了。
自夏,商,周之後,天下混亂,紛爭四起,而在這期間,九鼎也隨著戰亂紛爭,突然消失於塵世之間,世間曾有傳聞,說九鼎已自成靈識,有自尋明主之能,於是,“九鼎出,天子現,”這句詞在大地上流傳,也就是說,隻要得到九鼎,那麼,就可以成為天子。
春秋已過,戰國七雄來臨,是為秦,趙,燕,楚,齊,魏,韓,七國。經過多年的發展,七雄中的秦國,國力已經進入強盛時期,於是,在公元前256年,秦國發兵,伐趙國都城邯鄲,在此之際,其餘各國發動聯合抵抗西秦(秦國位處於西邊,是稱為西秦),在韓趙等國的影響下,西周小國不慎也被卷入此次抗秦的活動中。
此年中旬,西秦大王,秦昭王得密報,有祥瑞紫氣千條隱隱現於西周之地,乃是九鼎現身。於是,秦昭王借此次西周抗秦,龍顏大怒,於是在伐邯鄲同時,同時秘密派遣大秦第一大將王翦,領兵攻伐西周,奪取九鼎。
西周與大秦交戰,連連潰敗,一直退守於梁城。周赫王於梁城內,率軍死守梁城半月有餘,後見軍中糧草皆盡,人困馬乏,皆是老弱殘兵,無力在抗親兵,仰天長歎:“天滅西周,西周亡矣。”當晚便懸梁自盡,自此,西周國滅。秦大將王翦在西周梁城尋的九鼎,派遣手下勇士九人,快馬加鞭,饒韓,魏之境,送九鼎,準備前往邯鄲,彙合秦國大軍,再送往鹹陽。
“秦伐楚,周王死,九鼎出,天子現。”
在西周國滅後,這句諺語從西周民間小巷,開始向各地開始流傳。
西周滅國第二日,其餘六雄國君聞言,人人自危,得密報,九鼎將送往邯鄲,此刻正在途中。於是聯合密謀,派遣無數刺客殺手,前往搶奪九鼎,以絕大秦天子之名,否則,以秦國的國力,在加上天子之名,到時候,天下將會順利的落入西秦的手中。
趙國邯鄲城,位於黃河河畔,夕陽斜照,渾濁的河水咆哮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在黃河的對岸,黃河中下遊,一艘小舟正停於黃河渡口,渡口四周一片人高的蘆葦,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邊。
駕,駕,駕。。。。。
九匹馬迅速的向著黃河渡口奔去,馬蹄踏在路上揚起一片塵龍,仔細看去,隻見馬身上,一滴滴汗水,不斷的滲透出來,沿著馬毛,不停的往下滴落,滲透出來的汗水,將原本棕色的馬身,染得鮮紅,這是匈奴的汗血寶馬,而在七國之中,也隻有西秦才有,因為,唯有西秦從匈奴引進過此馬,並且將之繁殖生養。
每一匹馬,馬腰被壓的形成一條的弧線,而在每一匹馬背上,都坐著一人,他們穿著統一的服飾,是秦國的服飾,他們身上的服飾已經被劃的破破爛爛,凝固的褐色的鮮血凝結在一道道破爛處。在他們每人背上皆背著一個巨大的黑布包裹,形成一個個奇怪的形狀,大致總體情況看起來,像是一個大大的方形。包裹微微下沉,顯得十分沉甸,使得他們坐下的汗血寶馬馱起來,都覺得有點吃力,也許,唯有這種汗血寶馬,才能夠馱起他們背上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