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已至,幾位老農正荷鋤回村,炊煙嫋嫋自是安祥而又平靜。村子外麵麥場上幾個頑童在追鬧著,頭上還頂著晌午遮陽的荷葉,看到遠處敲著深一腳淺一腳朝村子走來的的瞎眼老人,不禁鬧開來了。
“說書的來啦!”
晚飯剛剛做就,眾人紛紛端碗出來聽那瞎眼老人說書。那幾個頑童更是囫圇扒了幾口飯,便搬著板凳占個好位置,心中盤算著今天是不是說自己最喜歡的孫大聖鬧天宮那回。
“百年毓秀育良才,蒼穹縱橫得道來。
不見君王諸侯墓,跳出生死何自在。”
說書人說完定場詩,兩手一拍算是拍了驚堂木。眾人也是明白,今天這回應該是自己最喜歡的鬼狐神仙,不是那紅樓公子小姐纏綿的酸事。
“難!難!難!”那說書人連說了三個難字,臉上露出一絲悸色,“修仙本是逆天之事,古往今來修仙者如過江之鯽,可真正能證大道者寥寥數人罷了,何其難也!”
“今兒說書人要說的這回是瓊州李長庚證道成仙的故事。這故事各個說本上沒有抄錄,說書人早年在瓊州時貪一口涼茶從一老太口中所得、、、、、、”
說書人連說了兩個時辰,直到月已過半才拍掌散去。一些人家看瞎老人可憐又施舍了一些飯餅,並囑咐幾句才各自回家休息。幾個頑童意猶未盡,各自分配書中角色也要做次神仙修士,自是不提。
村口有一破廟,早已經沒了香火,年久失修殿堂已經塌了一些,尊像已經被歲月打磨去半個頭顱。廟外雜草叢生,一塊牌匾已經掉落下來,躺在破廟門旁。
“咳咳!”
破廟內傳出一陣咳嗽聲,聲音中隱約還有些稚氣。進來細瞧,一個年紀不過六七歲的孩童正趴伏在尊像的腳旁,頭發蓬亂不堪,臉色蒼白如蠟,身上衣服上千洞百孔也與衣不蔽體也相差不多了。
“上蒼保佑!我趙峰生當有此劫數,隻是累及父母兄弟,真是百死莫贖啊!”少年雖然年少,可是說凡出言語卻也不凡,顯然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隻是不知遭逢了什麼落得如此田地。
說書人眼睛雖然失明了,聽覺卻也因此格外敏銳。聽到孩童的咳嗽聲他猶豫了一下,然後疾敲著他手中的引路棒朝著破廟走去。相逢即是緣,能幫自然要幫,也算不昧了自己的良心。
“孩子,你出來吧!老頭子我略動醫術,讓我替你號下脈吧!”說書人說完又不禁自嘲的苦笑,自己對一個孩子說這些渾話做些什麼?
趙峰聽到腳步聲忙躲進尊像身後,聽到老人說話不禁露出頭來。他年紀雖然小,但察言觀色的本事卻是不差。見來者慈眉善目,言語可親,雖然兩眼無神但不失為一位慈人,便從尊像後麵轉過身來,拜在說書老人的足底。
“先生慈悲,小子爛命,不再浪費先生良藥。是我害了全家,隻望以死謝罪。”
趙峰說罷又不禁想起父母兄弟,頓時心如刀割,淚如雨下。他已有誓死之心,縱然有神丹妙藥也救不得心死。
“胡鬧!我老頭子在世六十餘年尚且貪戀紅塵,你一小小孩童在世不過十載就張口就死,閉口就死。如果你死了,難道你就就算對得起你離世的父母兄弟了?難道他們讓你活下來,僅僅是讓你比他們悲痛半晌便就此離世?”
說書人心中雖然心疼,可是言語卻很是嚴厲。他素來瞧不起輕生之人,但架不住對方隻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
老人想到這裏,從布包裏掏出一塊餅遞給趙峰。趙峰心痛難當,三日不曾進滴水,前些日子不覺饑渴,現在才有了饑渴的感覺。他小心掰下半塊餅,將另一半放入懷裏,又在老人足下拜了拜才開始進食。
“孩子,外麵大好河山等著你,何必說著輕生的話?不為了你自己,就算為了你死去的家人也要好好活著。”
趙峰撕下半塊餅放入懷中,他雖然年幼,卻不是不通情理之人。老人家說的對,如果現在便輕生了,九泉之下他也沒有臉麵見自己的父母啊。趙峰也不猶豫,直接拜在說書人腳下。
“小子愚鈍,幸得先生開導,小子結環銜草也難報答您老人家的恩德,懇請師傅收我門下,弟子終生當侍奉師傅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