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孕育與孕產知識(6)(2 / 2)

藥物無痛分娩法

藥物無痛分娩法是用麻醉藥劑,使疼痛消除或減輕的一種分娩方式。按麻醉藥作用的範圍,分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在分娩的第一產程,使用鎮痛劑、安定類藥物或安眠劑;在第二產程使用作用更強的藥物,靜脈注射或吸入麻醉氣體等。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分娩,由於產婦處於完全昏迷的狀態下,子宮肌的收縮力減弱,需使用產鉗引產或吸引分娩的方法,因而產婦無法體驗到生產的整個過程,也無法聆聽新生兒出世後的第一聲啼哭,這不能不說是非常大的遺憾。

局部麻醉的方法則是利用持續的陰部神經麻醉以及腰椎麻醉等僅限於作用下半身的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較安全的,但產生效力的時間也較短,雖說不能完全消除疼痛,但是可以減輕很大部分的疼痛。產婦的意識可以保持清醒,可以聽見新生兒哭聲,但是也無法完全體驗、經曆生產的全部過程。

不管是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都有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此外全身麻醉或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過多的鎮痛劑,都可能造成子宮的收縮乏力,而導致難產。通常情況下,健康的產婦都不應該使用藥物無痛分娩法。但是對於有高血壓或心髒病的孕婦,由於疼痛可引起心髒負擔加重、血壓升高,因而必須使用藥物無痛分娩法。這種分娩方式利用藥物的作用減輕或消除疼痛,防止在生產過程中加重產婦的心髒病或高血壓病,出現危險。

剖宮分娩

剖宮生產是經腹部切開子宮,取出能成活胎兒的手術。一般情況下,胎兒經產道中生出,若因為某種原因而不能或難以從產道生產時,則需剖宮生產。剖宮生產是一個較大的手術,雖說生產的過程較短,但外科手術對孕婦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產婦在手術過程中出血較多,有的還可能出現周圍髒器的損傷,手術後子宮留有疤痕,還有可能出現產後大出血,感染等並發症。

剖宮產的分娩方式多是在下列情況下使用:

1.產婦的骨盆狹小,而胎兒頭顱無法通過;

2.由於子宮瘢痕、子宮肌瘤,難於自然分娩;

3.胎位異常而無法糾正;

4.宮縮乏力,經處理無效,並伴有產程延長;

5.產前出血,危及母兒安全以及多種原因導致的胎兒宮內窘迫或臍帶脫落等狀況時,為了確保母兒安全采用剖宮生產。

剖宮產手術確實增加了分娩的安全係數,但它也有很多弊端。剖宮產手術時,母親必須承擔手術過程中的風險如損傷膀胱、術後感染、出血等。對胎兒而言,由於胎兒未經產道生產,缺乏逐漸適應環境的過程,同時缺乏母親產道對胎兒的擠壓作用,導致胎兒的呼吸道有大量的羊水和粘液,因此胎兒出生後易發生吸人性肺炎。此外,剖宮嬰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力都較經陰道自然分娩的嬰兒差,因此剖宮生產對母親和胎兒來說都不是最好的選擇。產婦不要在懷孕初期就抱定為了減輕生產時疼痛就選擇剖宮產的決心。可能剖宮產所帶來的疼痛較分娩時子宮收縮引起的疼痛更厲害。剖宮產的疼痛是由於機體受到損害而引起的疼痛,疼痛的性質與生產時疼痛性質不一樣。剖宮產後的疼痛是刀割樣的、尖銳的疼痛,疼痛一直要持續到傷口愈合時。如果僅僅為了避免生產時的疼痛而選擇剖宮產,往往是得不償失。孕婦最好在懷孕時就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生產,熟練地掌握呼吸法,並認真地、全麵地了解全部生產過程,摒棄錯誤的觀念,這樣,在生產時則會更順利,所受的痛苦也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