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對糖尿病的影響在不同時期,表現不一。在懷孕初期,對病情影響不大,但是如孕婦出現妊娠劇吐,則易使糖尿病患者出現酮症酸中毒。在懷孕中、後期,由於孕婦體內抗胰島素作用的激素分泌的增加,在懷孕後期胰島素的需要量是未懷孕時的兩倍多。因此,在懷孕期間,女性糖尿病患者出現酮症酸中毒的機會較多。在分娩期,因為子宮肌肉消耗大量糖原,產婦在臨產後進食減少,也易引發酮症酸中毒。而在分娩結束後,產婦機體的內分泌逐漸恢複到未孕時的水平,對胰島素的需要量相應減少,此時如不改變治療時的胰島素用量,則又易出現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時,糖尿病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很大的影響。患糖尿病的孕婦,由於大多有小血管增厚及管腔狹窄,容易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糖尿病時,孕婦的免疫力降低,在懷孕期間和分娩時易造成泌尿生殖係統感染,嚴重者有可能出現敗血症。患糖尿病產婦的產程進展緩慢或產後子宮收縮不良,易出現產後大出血。患糖尿病的孕婦羊水過多的情況較多,易引發孕婦心、肺功能失常。
患糖尿病時,由於母親血糖高,葡萄糖進入胎兒體內,促進蛋白質合成,脂肪酸合成和抑製脂肪分解,導致胎兒巨大。此外胎兒的畸形率增高,糖尿病有嚴重血管病變或其他產科並發症時,胎死腹中或死產的發生率都比較高。
糖尿病對於母親和胎兒都有很大的危害,在懷孕之前,就應很好地治療糖尿病,懷孕期間注意嚴格治療,嚴密監護。
對糖尿病的治療,患者應長期密切配合,學會做尿糖測定,掌握飲食治療的具體措施,學會胰島素的注射技術。患者應保持規律的生活,預防各種類型的感染。患者可以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體育運動作為一般性的治療措施能起到較好的作用。但應注意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不同類型的糖尿病對於運動的時間和強度有不同的要求,應注意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堅持長期不懈的體育鍛煉。
不論是何種類型的糖尿病,也不論病情的輕重程度如何,均應嚴格和長期進行飲食治療。患者須注意進食定時定量,飲食的總熱量和營養成分應適應生理需要,飲食治療方案由主治醫生製定,食物結構也應谘詢醫生,患者應嚴格執行。
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主要是磺脲類、雙胍類和胰島素。磺脲類和雙胍類是口服降血糖藥,而胰島素則多為皮下注射靜脈滴注。口服降血糖藥簡單易行,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胰島素使用比較麻煩,但出現毒副作用較少,特別是使用高純度或人類胰島素幾乎不出現副作用。目前,有不通過靜脈滴注或皮下注射的胰島素製劑,僅僅是通過貼皮或植入皮下,胰島素通過緩慢、平穩地進入機體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對於計劃懷孕的女性,則應征求主治醫生的意見,再考慮懷孕。通常情況下,女性糖尿病患者無器質性病變或病變較輕,血糖控製較好,可以妊娠。除了在孕期嚴密監測血糖、尿糖外,也應堅持糖尿病的治療,積極控製血糖。在孕期控製血糖時,因為磺脲類口服降血糖藥可通過胎盤使胎兒畸形或死亡,應禁止使用這類藥物,改用胰島素製劑。此外在懷孕期、分娩期均應密切監護防止出現酮症酸中毒。還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當的分娩時間和分娩方式,防止出現母嬰意外。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腎功能減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視網膜炎,則不宜懷孕,應避孕。如果已經懷孕,則宜盡早終止妊娠。
腎病
腎髒是人體的主要排泄器官,機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均需要通過。腎髒形成尿液,而排出體外。腎髒控製全身水分、電解質(如鈉、鉀、氯)和機體的酸堿平衡,又能分泌和降解許多激素,維持身體各器官係統的正常運行,也為各器官、係統的正常工作創造一個幹淨而相對穩定的機體內環境。由此可見,腎髒對人體的意義就很重要了。如果一旦腎髒出現病變,那麼機體的多種器官係統和多種生理活動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眾所周知,懷孕後由於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的各器官和係統均會發生一係列相應的生理變化。由於孕婦及胎兒的代謝產物增多,血容量也增加,腎髒的負擔加重。腎髒的血流量及腎小球的濾過液在孕早期即增加,並且在以後的孕期均保持在高水平。此外,由於受到激素的作用,輸尿管增粗、蠕動減弱、尿流緩慢等因素的作用,孕婦也易發生腎盂腎炎。
腎病是一大類疾病,其種類非常多,包括有腎小球的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隱匿性腎小球疾病;腎間質性疾病,如急、慢性腎間質性腎炎、腎小管性疾病;腎盂腎炎,如急、慢性腎盂腎炎等等。如果腎病未徹底治療,腎髒病變沒有停止進展,最終就發展為急、慢性腎功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