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幫助男孩學會情緒管理(2)(2 / 2)

第一,幫助男孩成為受歡迎的人

孩子在進入團體生活都會麵臨人際關係的磨合期,一直生活在父母關愛下的孩子,幾乎隻知道“自我中心”,很少會考慮到別人的情緒狀態。這就要求父母引導孩子學會公平、分享、禮讓、合作等基本和諧相處的行為。

當然,父母的教育方法不能隻是簡單的說教式教育,還需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與人和諧相處。一個經常和妻子吵架的父親,難以教會孩子在人群中和諧相處。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同時,父母還要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太溺愛孩子,讓孩子學會孝順長輩。這一點很多父母都知道道理,但真正做好就不容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隻有一個蘋果,大多數父母都會給孩子吃,自己不吃。關於這一點有一副經典的漫畫表現得最為充分:年少時,母親總是把魚肉給孩子,自己吃魚頭;成年後,孩子把魚頭分給母親,自己吃魚肉,母親眼淚汪汪,孩子卻說因為母親喜歡吃魚頭。過分給予孩子,孩子怎麼能夠學會分享呢?不能學會分享,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孩子的不能與人和諧共處。

十幾歲的男孩,已經經曆了學校這個小社會,一些聰明的孩子看到別人不喜歡自己的獨霸行為,會有所改變,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孩子,通過更加霸道的行為,讓弱小的孩子服從自己,他們認為這樣的人際才是王道,才更能體現自我的價值。

父母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用霸道手腕贏得的關係不是好關係。有這樣思想的孩子隻會變得更加沒有理性,他不會從改變自身來適應世界,而是企圖改變世界來體現自身的強大。但是有一個古典寓言說得好:想要改變世界的人,總是會在世界麵前敗下陣來。而那些能夠改變自己的人,卻往往在最後擁有了改變世界的能力。

第二,培養孩子文明的行為舉止。

舉止文明的人通常都會給人良好的印象,並在人際交往中大受歡迎,因此,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習慣和禮儀非常重要。

十幾歲的男孩已經開始注意起自己的容貌,但是大多是受潮流思想的引導追趕時髦,而流於浮躁。有很多孩子,頂著流行的發型卻出口成髒,穿著時尚的時裝卻舉止輕浮,這樣的形象往往給人一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印象,讓人以為遇到了社會小混混,這樣的孩子,讓人感覺不成熟、不踏實、不可靠,不會獲得人們的信任。

要讓孩子溫和中庸地與人交往。溫和是防止人際關係惡化的最好預防針。一個人際交往老練的人,往往是態度溫和的人,遇事不慌,臨危不亂,受挫不躁,不魯莽,不偏激。當然,這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比較難,他難以理解偏激的含義,因為他看事情從來無法做到不偏激。所以,父母要給孩子一個成長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認知無法和成年人相比。

第三,教給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1.坦誠待人。真誠的交往可以避免許多猜疑和誤會。待他人坦率真誠,才能換來他人的坦率真誠。

2.信任他人。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所以,這一點似乎不用教。問題反而是很多孩子過於輕信陌生人,致使自己交友不慎。鑒於此,父母要告訴孩子:和一個人相處,首先要學會判斷他的品格,不要被他所擅長的某項技能迷住而忘了對人品的判斷;一旦你覺得對方人品很好,就要給予對方的信任,因為隻有你信任他人,才會得到他人的信任。

3.寬容大度。寬容是最大的智慧。寬容別人實際上減輕了自己的煩惱。可是很多人,一遇到事情就想到了別人的錯誤,埋怨指責甚至企圖報複等不良心理,都給人際關係帶來了麻煩。所以,要教會孩子學會寬容。

4.樂於助人。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進人際交往的動力。一個善於助人的人,總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誰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沒有助人的能力,就會困難重重。

5.學會交流。①不隨便打斷別人說話,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評價;②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③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觀點;④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⑤學會組織、主持某場交流,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人際交往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所以父母一定要創造機會幫助孩子學會人際交往。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在與人交往中的成長,在與別人的溝通比較中,孩子會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