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章 話上穀大漢幽州(2 / 2)

而在上穀郡,隻要你提供戰馬,十個上穀青年,起碼有一個能迅速上手,成為優秀的鐵騎戰士,因此,上穀郡也是大漢九大騎兵最主要來源地之一,善出猛士。

猛人多了難免就容易出現摩擦,相互間誰也不服誰,沒辦法,那就幹,用拳頭說話。頓時,拳頭成為了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然,幹的結果也有兩麵。幹的好了,雙方看對眼,也許能成就一段英雄惜英雄的佳話;要是幹的不好,這打著、打著就會打出真火,叫人的叫人、抄家夥的抄家夥,越幹越麻煩。因此,特別不好管理。一年到頭下來,上穀郡的大小犯案可謂是多如牛毛。

不僅僅是漢族的子民,還有幾百年來因為戰爭而搬遷的、餘存的、其它各民族的百姓也都有一些在上穀郡生活。時間,是星空下最好的療傷藥、忘情水。漫長的時間,各民族之間不斷的貿易往來、這些族群為了融入大漢,更好的生活。也有學習漢語、漢家禮儀,使得他們甚至都忘記了自己原屬於草原上哪支部落的遺珠,完全習慣了現今的生活。當然,可能是融合的還不夠徹底,雖說語言上、生活上大家都保持了部分統一,但歸根結底終究是兩個擁有各自文化的民族,難免有一些習俗、生活的習慣還是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分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就比如吃肉,漢人喜歡吃熟食,燒熟了再吃。有一些民族雖然也學習漢人吃熟食,可他們喜歡用祖傳下來的血淋淋的生肉吃法來招待客人,表示敬意。在漢人眼裏,這就是不尊重,是侮辱。同樣,漢人用熟食招待這些民族部落人,表示好客,他們也認為這是在羞辱他們,不把他們當最尊敬的客人來看。

因此,民族間根底的一些矛盾一直存在,並沒因為長久的居住而徹底的改變,雙方或幾方之間因為這樣的事、那樣的事,時常爭執、大打出手,搞的縣衙和郡守府不甚其煩。最搞笑的是,調節來、調節去,你會發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都沒錯。說的重了,官府反而還落得兩邊都不討好。

還有那些在其它各州郡混不下去的混混、遊俠或者是被官府通緝的盜匪、山賊們也都明裏暗裏的往這邊跑。用廝殺、搶奪,建立山頭等各種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導致一郡十縣的官員大佬們頭痛不已。

商賈、士紳、貴族們也都各自將如意算盤打得賊響,明麵上扯著嗓子喊幫忙打擊罪犯,給自己披上光鮮的外衣。私下裏卻組織下屬、打手們向關外的遊牧民族走私馬匹、鹽鐵、糧食、商品、奴隸等等來賺取暴利。

幫忙、幫忙,是越幫越忙。

所以,在這裏看到打架鬥毆,那是常有的事兒,衙役捕頭們就算是晝夜不停、累死累活的也管不過來。長年累月下來,隻要不死人,郡裏、縣裏也都習慣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全當沒看見。各人自掃門前雪,他人瓦上霜就霜。

一句話:隻要你有錢、拳頭夠大,在上穀郡,你就有資格擁有一席之地,這裏的人們信奉的是“強權就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