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學校邀請一位成功人士到禮堂作講座,講座的間隙他讓台下的學生寫小紙條或者舉手提問。有個同學舉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以前你是一個生活落魄、名不見經傳的、在大街上擺小攤做小生意的小商販,請問你走到今天擁有數億資產的董事長的位子上,是什麼支撐你走向成功?”
“很簡單,沒有什麼特別的竅門,別人隻有一顆心,我無非是比別人多了四顆心而已。”他不失幽默地回答。
“哪四顆心啊?”提問的同學緊追不舍地發問。
“其一,心寬似海;其二,心靜如水;其三,心明如月;其四,心堅如鋼。”董事長抑揚頓挫地回答。同學們專注地等待他詳細闡述自己的“四心”。
他喝了口茶展開講述。
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大海裏有驚濤駭浪,也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我們好比撐船遠航的水手,遇到驚濤駭浪的時候,就要不失時機地躲進港灣,讓自己免遭風暴的襲擊。盡管風浪暫時不會停止,但我們不能悲觀失望,要忍耐,既要容納波浪洪流,又要以積極的心態接納涓涓溪流,不拒眾流方為滄海,驚濤展開了大海的廣闊,溪流襯托了大海的寬容,這就是心寬似海。”
禮堂裏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心靜似海就是要風帆被大風刮破,櫓槳被海浪折斷時保持一份從容鎮定,臨危不懼,緊緊抓牢信念這根櫓槳,不斷升起希望這麵風帆,因為一切都是暫時的,好比烏雲遮不住太陽。大家對海明威的世界名著《老人與海》應該很熟悉,那個主人公老頭說過,人可以被撕碎,但不可以被打倒,這就是心靜似海的信念,就是戰無不勝、勝不驕、敗不餒的法寶,信念都沒有了,我們還能實現到達理想彼岸的目標嗎?
“生活中我們要與很多人打交道,為人處世,心態要正,處世要公,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如同月亮,隻有自身明亮了,才能把自己的光潔撒在周圍,才能贏得大家的信賴,如果自身黑暗怎麼會有映照世界的光輝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無論何時都要做到心明如月。
那些嚐試去做某事卻失敗的人,比那些什麼也不嚐試做卻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當然,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大海上有許多船,我們哪裏見過不帶傷的船?生活在南方水鄉的同學可能會注意到,每一艘船的邊緣盡管用鐵鏈綁了許多厚實有彈性的塑膠輪胎,以防止外來的傷害碰撞,但許多船的邊緣還是被碰撞得凹陷、變形,如果船的邊緣更堅硬些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傷害了。鄭板橋的那首詩你們應該不陌生,‘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心堅如鋼,就無堅不摧!”
他的妙語連珠使禮堂裏掌聲一陣接著一陣。
多年過去了,現在,每當心情低落的時候,看到筆記中記載的那四顆心,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催我奮進,笑對生活的一切。
心靈感悟
在人的一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而且兩者往往交替出現。正如那波濤滾滾的黃河,有風和日麗的時候,也有風雨交加的時候。這是客觀存在,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青年人的成長,要經受順境和逆境兩種考驗,才能變得日益成熟起來。
人們喜歡順境,殊不知順境也是一種考驗,有時,這種考驗甚至比逆境的考驗還更嚴峻。順境當然比逆境好,對人的成長是有利的,但如果陷入盲目性中,也會對人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身處順境,決不能躺在順境中睡大覺,高枕無憂,而要注意培養不斷進取和奮鬥的精神,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遇到的挫折要有思想準備,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後又使他們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