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養生三寶
養生之道
作者:張文軍
開國元帥朱德戎馬一生,90歲高齡時,仍腰身不萎,肩背不駝,依然精力旺盛,思維敏捷,是人們公認的高壽之人。朱德如此高壽,與他良好的個人修養和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關係,他的養生三寶更值得借鑒。
豁達大度善製怒
養生先養心,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熟知朱德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謙和、樸素、豁達大度,這種性格的形成與他的生活環境是分不開的。朱德生長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在這種環境裏,朱德受母親的影響最深,母親的寬厚、善良、忍耐的美德潛移默化地融入他的骨血中。朱德在談到他的母親時說,他感謝母親教給他的“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正是這種潛移默化使朱德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不管遇到什麼艱難險阻,都能以樂觀的精神麵對。
1935年6月,朱德和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麵軍與張國燾率領的紅四方麵軍在長征途中會師,共同北上。途中,張國燾出於個人的政治野心,企圖奪取黨的領導權,並要求朱德發表聲明,反對毛澤東的所謂“右傾逃跑主義路線”。朱德麵對張國燾的威逼利誘,毫不退讓,他明確表示:“朱毛,朱毛,人家都把朱毛當成一個人,朱怎麼能反對毛呢?你們可以把我劈成兩半,但是割不斷我與毛澤東的關係。”毛澤東得知此事,深受感動,稱讚朱德“度量大如海,意誌堅如剛”。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夥人鼓動造反派對朱德等人進行批鬥,他們把大字報、大標語貼到朱德家裏,牆上、地下到處都是。朱德回家後拄著拐杖看了一遍,最後用手中的拐杖敲打著地麵,說那大字報上隻有兩個字是對的,那就是“朱德”二字,其他內容不知是從什麼地方造出來的。並不屑地說道“讓他們造去,將來一定會搞清楚的”。
林彪、江青一夥並沒有就此罷休。在他們看來,盡管朱德年事已高,但由於他的威望和影響,仍然是他們篡黨奪權的一個重要障礙。於是,朱德一家被攆到廣東去了。在廣東,朱德的處境形同軟禁,活動受到限製。造反派還公開散布朱德的所謂“罪行”。麵對這一切,朱德泰然處之,根本不屑於理會。他不但自己不生氣,還以樂觀的態度安慰夫人康克清說:“平日我們難得有機會休息,在這裏休息是準備將來回去更好地工作。那些為非作歹的人不會長久的。”
正是因為朱德的這種樂觀開朗、豁達大度的品格,麵對突然襲來的惡浪,才能坦然自若。《黃帝內經》上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心胸寬廣、善於製怒,是朱德長壽的原因之一。
書法詩詞調氣血
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養生之道。中醫學認為: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七情太過可使髒氣失調。書法可調節心態,使情緒穩定。書法從運筆用墨,間架結構,到章法布局,都需要投入作者的構思、情誌,有疏有密,有淡有濃。在創作過程中,大腦高度集中,排除一切雜念,即如大書法家王羲之所說:“宜凝思靜慮,意在筆前,然後作字。”由於心情是放鬆的,體呈正姿,雙腳有根,雙臂有動,雙目凝神,使身體各部得到鍛煉,促進全身血液流通,有利於舒經活絡、柔韌肌肉。
生活實踐證明,書法藝術對於人的健康和長壽有一定的作用。古今書法家多長壽,如久負盛名的顏、柳、歐、趙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現代書法家孫墨佛壽至100歲,舒同93歲,蘇局仙110歲,董壽平94歲。
據朱德女兒朱敏回憶:父親十分喜歡書法。進入晚年,這一喜好更加明顯,他每天午飯後,站立懸肘寫大字半個多小時,堅持多年而不輟。
朱德一生酷愛書法,他的書法造詣相當高。他在上私塾期間書法就得到了嚴格的訓練,後來接受碑學,臨摹北碑。他的臨帖習慣堅持了一生。晚年又學黃庭堅,遒勁依然,並注入了圓潤元素,達到蒼勁而渾厚的效果。我們品評朱德書法藝術的時候,可以鮮明地感受到他那質樸、雄渾、穩健、風骨凜然的書法風格,這一方麵是他人格精神的自畫像,另一方麵,也證明他的書法在本質上是其自幼奠定的文化認同心理的必然產物。
朱德愛好書法,他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生命在於運動,長期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既鍛煉了身體,又養成了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寫字就是一種輔助性的體力勞動,長期堅持下去,對延年益壽有好處。
欣賞朱德的書法,是一種美好的精神陶冶,會不自覺地受其精神氣息的感染,就像我們學習朱德的文章《母親的回憶》一樣,被這篇文章的魅力深深感染,幾十年之後仍然難以忘懷。欣賞他的書法,我們相信,隻有質樸、聰明而醇厚的人,主張在現實生活中成就理想人格的人,才能夠寫出他那樣的書法作品。
從養生角度講,會寫詩,就會“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朱熹語)。碰到煩心之事,通過讀詩吟詩寫詩,把鬱氣發散於詩句之間,把不平和氣憤逐漸消融掉。就像燒開水,水沸騰起來一定會外溢。把蓋打開讓氣泄出,沸騰的水就平靜了。詩是講究風雅的,親近風雅,就會遠離誘惑。學詩以後,能把所有的快樂都抒發到詩中,人的品位就能達到高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