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閻軍又以2個軍和1個暫編總隊,分由榆次、平遙南北對進,到祁縣以南的洪善地區集結,企圖尋求我軍決戰。對此,徐向前則以聲東擊西之計應對,令地方部隊北進,破擊榆次、太穀段鐵路;主力進至太穀、祁縣間待機殲敵。7月3日,閻軍感覺腹背受敵,遂倉皇北逃。王新亭奉命率部北插至徐溝斷敵逃路,於7日下午率八縱主力攻克祁縣。爾後,協同兄弟部隊將閻軍3萬餘人,合圍於大常鎮、南莊間地區。
10日,總攻開始,八縱奉命首先從戴李青打開缺口,然後向南莊擴大戰果,合擊大小常鎮的閻軍指揮部及其主力。當日傍晚,向我軍輪番掃射、轟炸的敵機誤將戴李青北門圍牆炸開一個缺口,我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團乘機突入村內,全殲守敵。11日,王新亭指揮2個旅攻擊南莊,經逐屋爭奪,激戰至12日晚,殲敵暫編總隊過半和1個師的主力。當夜,第二十二旅留下繼續參加圍殲戰,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旅奉命轉兵追堵由平遙、汾陽北逃的閻軍。至21日,殲敵8000餘人。
晉中戰役勝利後,黨中央致電高度讚揚:“僅僅一個月中,獲得如此輝煌戰績,對於整個戰局幫助極大。”原文擬稿最初為“很大”,後來,毛澤東親筆把“很”字改成了“極”字。
1948年10月5日晚,太原戰役第一階段,王新亭指揮八縱攻殲侵入小店鎮的閻軍第四十四師和第四十五師一部,激戰至6日,將其全殲,俘其師長及副師長等人,獲得首戰勝利。接著,我軍開始攻打閻錫山的所謂“第二道堅固防線”,即太原城東的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山頭這四大要地,為進攻太原做準備。
當時,八縱負責攻擊小窯頭。該據點位於太原小東門正東4公裏,有大小10多個山頭,均設了支撐點。這裏可以鉗製東門城壕和環城鐵路,係敵人防守的要害之處。
26日晚,我第二十二旅第六十四團發起第一次攻擊。戰至27日下午,占領了前沿陣地。當晚,擔任主攻的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一團發起攻擊,戰至28日晨,占領了敵縱深主陣地。閻軍隨後以3個團進行瘋狂反撲,把這些主陣地又奪回。
29日晚,第七十團與第六十五團聯合發起第二次攻擊,對敵縱深主陣地進行突擊。激戰至30日下午,終因戰鬥組織不夠嚴密,第二梯隊未及時投入,而主動撤出戰鬥。
31日下午4時半,王新亭將王牌“臨汾旅”的第六十八團第三營調來配屬第二十四旅,一起發起第三次攻擊。在猛烈炮火掩護下,以小組連續爆破,一舉突入敵陣,經激烈搏殺,終於完成了攻占小窯頭的任務。
小窯頭爭奪戰甚為殘酷激烈,八縱以犧牲477人的代價,共殲守敵3100多人,並繳獲大批武器。
1949年4月22日,我軍集中3個野戰兵團對太原發起總攻。其中,第十八兵團由東門分左右兩個集團攻城。右集團由第六十軍和第一野戰軍第七軍組成,王新亭任指揮長,第七軍軍長彭紹輝為政治委員。
4月22日,城外全部據點被掃清。24日拂曉,總攻開始。在集中1300門火炮急襲,將城牆轟開缺口後,王新亭與彭紹輝指揮右集團協同各兵團迅速突入城內,第六十軍第一七九師與兄弟部隊迅速合圍並攻占了太原綏署。曆時6個多月的太原戰役獲得了勝利。
朱良才:從工農革命軍軍部秘書到北京軍區政委
1955年春,全軍由6大軍區擴編為12大軍區時,朱良才出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責任不可謂不重,名氣不可謂不大。作為參加過湘南起義的5名開國上將之一,這一任命足見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他的信任和倚重。
朱良才是鄉村教書先生出身。在20世紀20年代,能夠當上鄉裏的小學教員,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絕對不行的。朱良才自幼讀過兩次私塾,又先後畢業於家鄉汝城縣高等小學和衡陽市誠德中學。在這兩所彌漫著新鮮思想、新鮮空氣的新式學校中,朱良才了解了國內外的許多事情,既增長了學識,又開闊了眼界。後來,南北軍閥戰爭爆發,學校停課,朱良才隻得離校回鄉,當了鄉裏的小學教員,一教就是3年。1925年,中共黨組織在汝城發動農民運動,朱良才這位“鄉村秀才”積極參加農運活動,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33年後的1958年,早年的“鄉村秀才”朱良才拿起筆來,響應軍委和總政的號召,為弘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書寫革命崢嶸歲月的回憶文章,有兩篇被收錄於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星火燎原》叢書。其中,《朱德的扁擔》榮登第一集篇首,《一根燈芯》也刊登於該集之中。
朱良才作為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親身經曆者,深情地回憶了毛澤東、朱德這兩位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和戰士同甘共苦,同穿粗布衣,同吃紅米飯的感人故事。黨代表毛澤東親自向部隊宣布了使用油燈的規定:連以上機關辦公時用一盞燈,可點三根燈芯;不辦公時,即應將燈熄掉;連部要留一盞燈,供帶班、查哨用,但隻準點一根燈芯。軍長朱德雖然年已不惑,但仍和指戰員們一樣,從寧岡茅坪挑糧到五六十裏外的茨坪山上,幹部、戰士們生怕累壞了他,便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他卻另找來一根扁擔,並在上麵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朱良才以高度的曆史責任感、質樸無華的語言,平實地把朱、毛這種以身作則、艱苦奮鬥的高尚品德、高大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後來,《朱德的扁擔》被全國小學課文錄用。當出版社征求意見時,朱良才堅決不讓署上自己的姓名。以至於後來,這篇文章的影響很大,流傳很廣,但讀者卻不知道作者是誰。
朱良才革命戎馬生涯的最初起步,是毛澤東、朱德率領的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之時,他擔任軍部秘書,給朱德軍長掌印;不久,部隊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之時,他仍擔任軍部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