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安徽省博物館作重要指示的來龍去脈
紀念毛澤東120周年誕辰
作者:金鑫
1958年9月17日,毛澤東視察安徽省博物館,並對新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影響深遠的重要指示:“一個省的主要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博物館,人們認識自己的曆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對於當年毛澤東在何種場合下作出此番指示,以及日後這一指示是如何被傳播開來等問題,一直沒有確切的記載,導致眾說紛紜。筆者根據當年出版的文獻資料和新發現的曆史檔案,參考親曆者的著述,終得以還原這段曆史。
一
1958年,是毛澤東外出視察最多的一年,他隻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留在北京中南海辦公。這一年的8月中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戴河召開,在這次會議上,中央決定在北京天安門前建立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曆史博物館。會議結束後,毛澤東決定再下去看一看。這一次,他計劃到鄂、皖、蘇、浙、滬各省市視察。9月10日,毛澤東乘專機從北京直飛武昌,陪同他一起視察的還有張治中、羅瑞卿等人。9月16日,毛澤東一行坐船沿長江順流而下,於上午11時許,登岸踏上安徽的土地——安慶市,當日下午7時許坐車到達省會合肥市。
9月中旬的合肥市,為迎接國慶節,在安徽省博物館布置的各種陳列展覽剛剛就緒。安徽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為省級地誌性綜合博物館。此時,在博物館展覽大樓的東邊樓下為地質、煤炭、冶金、機械、電力館、輕工(包括工藝、交通、建築、郵電)館,東邊樓上為曆史文物和革命史文物館、文教和除四害館。西邊樓下有農業館,西邊樓上則是財糧貿、林業館,氣象、水利館。展覽種類很多,內容也很豐富。
1958年9月17日,天氣晴朗,下午3時許,毛澤東一行在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省長黃岩等人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走進了安徽省博物館。毛澤東精神飽滿、步履穩健,對陳列內容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幾乎每一部分都看了,對有些項目還特別仔細地看和問,有些還要求當場演示,不時還帶點幽默地說幾句話,比如他看到木質的車床就問:“是做樣子的吧?能不能持久?”講解員就立刻演示給他看,證明不是做樣子。看到一個“熏”的積肥模型叫“五龍搶珠”就笑著說:“為什麼不可以六龍?”一位講解員做了詳細解釋,毛澤東滿意地說:“呃,你們很有研究,知道得那麼多。”
毛澤東十分關心安徽的水利建設情況,在這部分展廳,他讚揚正在進行的淮北河網化建設,並指著牆上的淮北河網化總圖囑咐說:“明年黨代會時,你們應該把這張圖掛到北京去。”當看到許多安徽製造的輕工業新產品如鋼筆之類時,他高興地對省裏陪同領導說:“看來你們有一支偵查隊,把別人的好東西都偷來了,你們是存心要搶上海的生意吧?”
在曆史文物館,毛澤東凝視楚王大鼎,細看漆器,詢問怎麼知道龍虎尊是殷商時期的;看到壽縣出土的春秋時期的“爵”,旁邊一位同誌介紹說:“這就是古人喝酒的杯。”毛澤東便笑著對身邊的張治中說:“我給你這杯子喝酒吧。”
……
這次參觀曆時近3個小時,當毛澤東看完一圈時,天色已暗下來,展覽室電燈都亮了。
二
毛澤東視察安徽省博物館後不久,按照既定計劃,文化部在合肥市召開16個省、市、自治區博物館工作現場會議。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王冶秋主持會議。正在此間,他組織代表專門參觀了安徽省博物館。據《回憶王冶秋》一書中曹建昭撰寫的《江淮行》一文記錄:1958年10月,他(王冶秋)主持文化部在安徽省召開的16省、市、自治區文物、博物館現場會以後回到北京,帶回一本《安徽畫報》,上麵刊載了作家菡子撰寫的毛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的報道文章,以及多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