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曆史的悲哀(2 / 2)

年輕的趙頊,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但他一心想一掃百年積弊,在即位之前已聞知王安石的政治抱負和才能,並“由是想見其人”,因此即位不數月,就讓王安石出任江寧知府。幾個月後,又召王安石為翰林學士兼侍講,寄以治國安邦的厚望。神宗對王安石的器重,引起了在朝老臣的不滿。宰相韓琦執政三朝,本該輔佐新帝,有所作為,然而見神宗提拔新人,卻堅辭相位,出判相州。神宗問:“卿去誰可屬國者?王安石何如?”韓琦說:“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表明了他反對王安石執政的態度。元老重臣富弼在罷相位時,也不同意任用王安石,而推薦了文彥博。對此,神宗或以不答相對,或以默然置之,堅持了自己的想法。除老臣外,當朝大臣如參知政事吳奎、禦史中丞呂誨、參知政事唐介、侍讀孫固等也都以王安石“護前自用”、“論議迂闊”、“狷狹少容”等為理由,極力反對王安石為相。麵對種種阻撓,神宗不以為然,力排眾議,於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果斷地拜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委以重任,從而揭開了變法圖治、富國強兵的序幕。但是可惜由於趙頊的政治能力幼稚,王安石的性格缺陷以及意識局限性,變法不僅沒有帶來應有的效果,反而成為小人鑽營的空子,培養了一批如呂惠卿、蔡京一樣的巨奸。

趙紫雲穿越過去的年代正是王安石開始變法的時代,趙紫雲看了很多很多資料,總算對當時的曆時人文有了些了解。

實在太可惜了,經濟政治上雖然近代的中國被西方列強壓得抬不起頭來,但千年前的宋朝,絕對是整個地球上的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的日本女人甚至以懷上宋朝人的孩子為榮,宋朝的大錢更是周邊國家的硬通貨,當時一個看城門的小吏的資產可以地上歐洲一個小貴族。文化上,宋朝書畫瓷器等,都是各國王室收藏的珍品,而且名人輩出,蘇軾、黃庭堅、王安石、歐陽修等都是那個時代的重量級人物。可惜在科技上,沈括雖然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科技巨匠,由於當時的社會偏見,技術官員不受重視,除了儒家之外,其餘皆是奇巧技,難登大雅之堂。軍事上,雖號稱八十萬禁軍,四百萬的廂軍,可惜禁軍編員嚴重不足,吃空餉現象嚴重,而且缺乏訓練和實戰經驗,戰鬥力與開國時期的禁軍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廂軍就不去說它了完全是農民部隊。但即使如此,隻要指揮得當,龐大的軍隊基數也足以震懾周邊宵小。可實際上,由於趙匡胤得國不正,他自己黃橋兵變,搶了柴家的天下,對所有武人都不放心得很。采取了一種將兵分開的策略,隻有到打仗的時候樞密院才會安排將領,而且打仗必須按照樞密院定好的方略進行,不可逾越。可以想象,一幫從沒打過仗的文人,拍拍腦袋就要指揮如此數量龐大的軍隊,如何能勝。

當時的宋朝,擁有了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的全麵優勢,幾十年後卻被北方的少數民族打得落花流水,逃到長江以南,還不思進取,苟延殘喘後終於被蒙古人滅國。十萬讀書人在崖山齊跳海給宋朝陪葬,結束了輝煌燦爛的文明。現代人常說崖山之後,再無中國,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