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母親是愛孩子的,愛之切,也責之切,可是她卻從來沒想過自己脫口而出的責罵其實也是一種語言暴力。事實上也正是這些“軟刀子”把兒子逼向絕望的深淵,最終毀了一個原本幸福平安的家。
雖然這樣的極端案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常見,卻很能反映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遺憾的是我們常常能從父母那裏聽到許多這種話:
“像你這樣的笨蛋,什麼也做不成。”
“就考這點成績,你還想當醫生,真是自不量力,白日做夢!”
他們不假思索地說出這些不該說的話,甚至想通過刺激療法使孩子麵對現實,卻絲毫不考慮孩子的理解力及其感受。其實,從客觀上來說,每個家長都不想實施語言暴力。父母隻要平時多注意以下幾點,就完全可以避免語言暴力。
1。把自己盡量放低一點,放到和孩子平等的地位
很多父母之所以會有語言暴力,說明白一點,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利。他們覺得父母為什麼不能管自己的孩子?其結果就是父母把自己淩駕於孩子之上,而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有自尊,以至於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這樣,孩子要麼會產生逆反心理,完全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麵;要麼脆弱的心靈不堪重負,從此變得鬱鬱寡歡。所以當父母要指責孩子的時候,試著把自己放低一點,平等地和孩子交流,以便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2。如果實在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就在發火前迅速離開孩子
當父母怒火中燒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往往口不擇言,甚至會說出讓自己後悔終生的話來。其實,在自己怒火中燒的時候,父母要強迫自己離開,到外邊吹吹風、散散步。等到冷靜下來,你會發現事情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絕望,孩子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更何況孩子也有他的是非觀,一般的過錯孩子心裏也明白,如果父母過多地揪住孩子的過錯不放,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
3。對孩子多表揚、少批評
有位普通的女孩長相非常一般,甚至有點醜,她為此總是抬不起頭來,非常自卑。一天,老師想了個辦法,讓班上的孩子每天都對她說一句讚美的話。幾個月過去,奇跡在女孩身上出現了:她變得光彩照人,完全不是從前那個醜小鴨了。“良言一句三冬暖”,對於孩子尤其如此。對待孩子,要多發現他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孩子就會一點點朝你希望的方向努力,也會一點點地進步。
4。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
父母往往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如果孩子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父母就會陷入絕望的深淵,結果出口傷人,在氣頭上講出許多過火的話,讓孩子無法承受。實際上,天才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孩子都很普通,父母如果多一點平常心,可能就少一點失望。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提倡父母拒絕語言暴力,但並不是要求父母放棄原則。一般來說,很多孩子缺乏自律意識,如果他發現父母對他的過錯不追究,他往往會一犯再犯。所以父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讓孩子明白是非。隻是父母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說話的藝術,在開口指責孩子之前,先想一想這樣說是否有不當之處,對孩子的心靈是否會造成傷害。
指責是最不明智的教育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時刻不忘強調自己的家長權威,動輒指責孩子,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父母地位。還有許多父母為糾正孩子的缺點,總是先情緒激昂沒完沒了地責備孩子,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這樣不僅不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還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和父母對抗,結果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