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年情況看,我國的信息係統審計製度建設工作才剛起步,主要包括:1993年審計署發布的《審計署關於計算機審計的暫行規定》,1994年國務院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係統安全保護條例》,1996年審計署製定的《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1999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的《中國獨立審計準則第20號——計算機信息係統環境下的審計》,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33號——電子商務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等。
由於信息係統控製與審計在國際上尚屬新興領域,國內很多研究還不夠成熟,但是一些行業和領域已逐步引進了IT審計來確保相關行業的信息安全。如金融、電信、航空航天、國家安全、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等領域。
不能片麵追求規模和速度
當前,在全力推進“兩化融合”工程的大背景下,我國信息化事業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均開始整合與升級各自的信息化係統,信息化係統的應用範圍將更加廣泛,社會經濟活動對信息化係統的依賴將更為明顯,更需保證信息係統的安全。
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片麵追求規模和速度,不顧質量和安全的情形。信息係統規劃製定不夠深思熟慮,項目管理不夠嚴格,係統運行效益不夠明顯,會導致相當一部分信息化項目失敗,浪費大量資源。這與各級政府和企業對信息化風險認識不足,規避風險措施不力有直接關係。為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重視IT審計,切實建立IT審計製度和規則,加大人才培養和技術開發力度,穩步推進IT審計工作。
三項對策推進IT審計發展
IT審計是一項程序性較為明顯的係統性工作。要確保IT審計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必須具備以下前提:一是要有一批專業化的第三方審計機構以及經過資格認證的注冊IT審計師隊伍;二是必須有一套公認的審計標準、過程規範及職業道德,並有相應的非贏利行業協會負責製定及監督執行;還需要以適時、適宜的IT審計技術創新為支撐。
完善IT審計準則和製度
國家有關部門要盡快召集IT行業及財務審計領域的專家學者,借鑒國際IT審計經驗,研究起草我國IT審計的基本標準和具體準則。IT審計主要考慮IT審計合同、獨立性、職業道德、能力等方麵。
作為企業也應建立完善的IT審計製度。要重視和培養合格的IT審計師,IT審計師是跨信息技術和審計技術的複合型人才;要建立相應的IT審計部門或審計崗位,明確職責;應製定IT審計準則、實施報表、報告等進行IT審計所必需的憑據;遵循國家相關法律、結合企業實際建立IT審計製度,並根據企業運營情況在審計年度結束時進行調整。
培養IT審計人才
大量合格的IT審計人才是我國IT審計事業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要重視軟件供應商、管理谘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行業的IT審計師的培養,發揮IT審計師在產品、規劃、檢測、監控客戶信息係統風險和運營風險等環節中的作用。要對現有的審計人員和IT從業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他們掌握審計知識,並有能力通過IT審計師認證考試。要充分利用高校、企業和社會團體資源,通過聯合培養、集中實踐、統一選拔的方式提升IT審計師的數量和質量。
加強審計技術研發工作
IT審計經曆了4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趨於成熟,但國內發展緩慢。為此,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對新型審計技術和度量工具的研究,要真正把握信息技術發展的脈搏,緊跟IT審計技術的發展步伐,結合國內實際,遵循審計工作的基本原則,改進國內審計技術,不斷消化和創新IT審計技術和方法。要加大對IT審計軟件開發、工具開發的扶持力度,促使企業加大投入,增加國家直接資金支持。同時,要在成果鑒定的基礎上,加大IT審計軟件的推廣和應用力度,提高審計精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