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郎、金元寶等人原就比棗兒年長,如今最年長的夏大郎更是已經有十六歲了,幾兄弟從啟蒙到如今也算是寒窗苦讀了小十年,兩家人一早就商量好今年秋闈讓他們下場試試水,也好早點知道他們兄弟幾個有沒有讀書出仕的天賦,若是沒有天賦也好早做打算。
棗兒家才決定讓夏大郎參加今年的秋闈,才讓他即刻撒了手上的事、隻一心一意的讀書,村裏有名的富戶陳九姑便自發找上門來,說是來夏家串門和金氏閑聊,但閑話沒說兩句就把話引到夏大郎身上:“大海媳婦兒,我聽說你家大郎今年要下場?”
金氏一麵穿針引線的替家人縫製衣裳,一麵隨口答了句:“嗯,孩子也讀了小十年書了,也到了下場搏一搏,試試自己是不是這塊料的時候了!”
陳九姑聽了心裏一喜,又問道:“那不得早早的尋好作保的秀才?這事兒有眉目沒?”
北越律法明文規定,像夏大郎這樣的童生想要參考科舉,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結,並且有本縣廩生作保,為應考的童生具結,保證無身家不清及冒名頂替等舞弊行為,方才有資格參加童子試。
童子試亦稱童試,即科舉時代參加科考的資格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縣試一般由知縣主持,試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場,考試內容有八股文、詩賦、策論等,考試合格後才可應府試。
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考試內容和場次與縣試相同,府試合格者方可應院試。院試又叫道試,由主管一省諸儒生事務的學政主持。院試合格者稱秀才,方可正式參加科舉考試。
棗兒還是頭一次接觸古代的科舉製度,一聽說光是獲得參考科舉的資格就要先後通過縣試、府試、院試,不由驚訝得連連咂舌———古代學子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還真是不容易!光是要邁過科舉考試的門檻、取得考試資格,尋常百姓家人家的讀書人就得先要一陣折騰!
也就是說夏大郎幾人若是想要參考今年秋闈,現下就得先把替他們作保的廩生尋好,到了三、四月先去參加童子試,童子試順利通過,往後的事才需考慮……否則若是連童子試都過不了,那後頭的鄉試便沒資格參考,更別提省試、殿試了。
金氏曉得陳九姑家裏的幾個閨女都嫁到了城裏去,在村裏也算的有門路的人,因此見她主動提及此事、心中一動,索性順著她的話往下說道:“咱村可不統共就於秀才一人有保薦的資格?聽說他每回隻從村裏挑五個人來保,也不曉得我們家大郎能不能入得了他的青眼。”
這廩生是指成績考核優秀的秀才,朝廷每月都會撥發廩膳補助生活,名額有定數、並不是人人都能評上。因此在村裏辦私塾、十分看重夏大郎的白秀才沒能評上,村裏隻那出了名性情孤僻古怪的於秀才被評上廩生,有資格給童生作保。
這些事金氏和陳九姑心裏自然都十分清楚……
“這事兒說難難、說不難倒也不難,”陳九姑親熱的攜了金氏的手,一臉自豪的說道:“說來還真是巧了,我們家金鎖正好嫁到縣令大人家裏去,認識的廩生可就不僅僅白秀才一人,隨意找個來吩咐一兩句,你家大郎尋保人的事可不就辦妥了?你們也犯不著和村裏其他人一起,擠破腦袋去求那於秀才!”
金氏聽了心裏一喜,一時也沒多想,隻高興得緊緊回握住陳九姑的手:“陳大姐當真願意幫我們家大郎一把?要是這樣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我們也不必想法子去走於秀才的門路———那於秀才脾氣古怪著哩,每每到了給人作保時,總是會刻意刁難求他的人家。”
棗兒卻沒隻顧著高興、而是多留了個心眼,心想陳九姑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主動開口幫忙,不想金氏等事情辦好了才發愁還不起這份人情,便直截了當的問陳九姑:“九嬸子不會無端端的主動幫我們家這個大忙吧?可是有甚麼條件?不如開門見山的說出來,我們也好掂量、掂量還不還得起這份人情。”
陳九姑一見棗兒如此通透聰明,雙眼一亮、抿了嘴笑了起來,還一個勁的拿眼打量棗兒,好話一句接一句的往外蹦:“哎喲,大海媳婦兒,你家三娘真真是聰慧過人啊!我不過是提了個頭,她便曉得我的意思!”
說著又拉著棗兒上下打量,眼底有著滿意的神色,一張臉越發笑得比花兒還燦爛:“這丫頭不但聰明,模樣也生得嬌俏水靈,一看就知道是個有福氣的,將來可不得嫁到好人家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