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曲藝人才培養亟待突破製度瓶頸(2 / 3)

文化部藝術司的賀信指出:“曲藝是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曲藝人才的培養直接關係到曲藝的發展與繁榮。在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將本屆論壇的主題確定為“曲藝人才:培養與使用”,通過關注人才謀劃曲藝發展大計,意義尤其重大!希望論壇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曲藝實際,展開積極討論,為曲藝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凝聚智慧,為曲藝人才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環境”。

王文章院長和主任在賀信中首先向全體與會代表及全國的曲藝工作者表示誠摯問候和深切敬意!他指出:“曲藝的繁榮發展不僅需要大批藝術家創作表演眾多的精品節目,更需要大批各級各類專業人才的保障與支撐!衷心希望大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探討,積極交流,為曲藝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積聚共識,為曲藝人才的大量湧現製造輿論”。同時指出:“長期以來,各地各類曲藝專業團體和機構,在繼承曲藝傳統、發展曲藝藝術、繁榮曲藝舞台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曲藝欣賞需求等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作為我國曲藝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成立26年來,為曲藝學的學術研究和學科奠基發揮了重要作用。由該所發起組織的‘中國曲藝團長高峰論壇’,在‘強化行業內部協作意識,交流事業經營有益經驗,促進學術藝術良性互動,推動曲藝創演健康發展’的追求中,讓學術服務社會,用理論指導實踐,推動了學術與藝術的良性互動,非常值得肯定”。他希望這種交流能夠繼續不斷地堅持下去,並且越辦越好,真正推動我國曲藝藝術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通過兩天的研討和交流,參加“第四屆中國曲藝團長高峰論壇”的全體與會代表在為曲藝人才的極度匱乏深感憂慮的同時,交流了各自培養和使用專業人才的實踐經驗,提出了改善曲藝人才培養機製並關心愛護和托舉使用好現有人才的諸多意見與建議。其中最為強烈的意願,就是呼籲有關方麵能夠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要求,統籌傳統藝術的現代發展,尤其要在人才培養方麵,提供曲藝發展由學科建設到高等教育等諸多方麵以切實的製度保障。具體說來,就是要在“學科目錄”中,將曲藝列入“藝術學”門類學科屬下的一級學科;在高等教育領域,開辦曲藝學院或專業係科,從而徹底突破曲藝人才培養的製度瓶頸,讓傳統曲藝的現代發展盡快搭上高速前行的時代列車。為了強化對本次論壇的題旨認識,擴大論壇交流的影響與效果,在論壇閉幕之際,全體與會代表並向全國同行及社會各界發出了一份體現論壇成果並凝聚論壇共識的倡議性宣言(編者按:參見本文後附之《第四屆中國曲藝團長高峰論壇宣言》)。

“第四屆中國曲藝團長高峰論壇”舉辦期間,主辦方還聯合中國說唱文藝學會舉辦了兩場旨在“促進曲藝專業人才技藝交流,激勵現有曲藝人才奮發作為”的“全國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學術交流展演”。經專家提名推薦和學術評議遴選,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吉林、江蘇、湖北、湖南、四川、重慶、浙江、福建和山東等地的北京評書、梅花大鼓、襄垣鼓書、二人轉、蘇州彈詞、揚州評話、徐州琴書、湖北大鼓、夜話子(喪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紹興平湖調、義烏道情(金華道情)、杭州評話、福州藝、山東琴書、山東快書、山東大鼓等18個曲種的20個節目參加了展演。並對應邀參加展演的節目進行了評獎。劉蘭芳表演的北京評書,程永玲與任平表演的四川清音,籍薇表演的梅花大鼓,金麗生與鬱群表演的蘇州彈詞和朱麗華、許冠英、李炳傑等表演的山東琴書等5個節目獲得金獎,另有15個節目獲得銀獎。

可以相信,廣大曲藝界人士尤其是參加論壇活動的各地各級曲藝團體的高端管理人士藉本次論壇對“曲藝人才:培養與使用”話題的熱切關注和深入討論,以及通過宣言方式發出的思想共識與集體呐喊,一定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引發相關人士的積極思考;同時,也會影響和啟迪所有熱愛曲藝、關心曲藝包括從事曲藝工作和願意投身曲藝事業人士的目光與思路,共同來為中國曲藝人才的大批量湧現和曲藝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凝聚智慧、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