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梅下西洲
人道江南景色多旖旎,唐時白居易有詩雲“憶江南,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形容得極是形象。
其時正為仲春,桃李初妍,紫荊盛華,鶯囀枝頭,柳棉飛絮,最是宜人時節。江南之地,素為文人雅士集聚之地,為賞美景,他們三五成群來到風景秀麗之處,或吟詩或作畫,好不風流逍遙。一日,幾位讀書之人來到煙雨樓,這煙雨樓位於嘉興南湖,取名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素以“微雨欲來,輕煙滿湖,登樓遠眺,蒼茫迷蒙”的景色著稱於世。
樓上已坐了不少茶客,這些文人來了以後,更是熱鬧,他們也不管別人,一味地高談闊論。終於,一位名叫施明亮的秀才立於席間,朗聲道:“諸位,平日裏聽慣了我等吟風弄月,今日何不換換口味。”
眾人皆道:“諸兄此議甚好。敢問諸兄有何高見?”
施秀才笑笑:“高見不敢當,大家看——”,說著向樓下指去,眾人從樓上望下去,隻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賣唱老瞎子正立於樓旁。
“這等市井之徒口中之詞,想來難登大雅之堂”,當下便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這等文人向來是酸謅謅的,不屑與粗俗之人為伍。
“餘兄,英雄莫問出處,既然是換換口味,聽聽倒也無妨,倘若不好,將他打發走也就是了。”這個意見乍聽之下,倒也有理,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當下就有人差在一旁倒水的小二去領老瞎子上樓。
昔日賣唱說書之人多為盲人,他們伴奏的器物十分簡單,隻有兩片竹板,敲來當當作響,節奏明快,別有一番趣味。這位瞎子先道一個萬福,後當當敲起小竹板唱道: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瘋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這一唱,眾人心中暗暗稱奇,一個流落街頭的瞎子竟然會唱李白的《俠客行》,皆停下話來,看這瞎子接下來如何唱。
“諸位,這是一個前奏,今天我要說的是這位俠客與我一樣也是一個瞎子,不過他行俠仗義,古道熱腸,別人尊稱他為盲俠。”老瞎子頓了一下又道:“這位盲俠姓李,名皓然。杭州人士,師從江南七俠。這位李公子生的是一表人才,玉樹臨風,隻可惜從小雙目失明。”
眾人聽此不由發出嘖嘖歎惜之聲,當下就人議道,“想來老天也妒忌這等風流俊雅人物,這正是事難兩全,人無完人。”
老瞎子道,“不錯,這李皓然從小被江南七俠悉心教導,長大後武功、文采皆不輸於旁人,為人行事頗有古風,可謂義蓋雲天。”
“一年前揚州城中發生了一件大案,諸位可知。”老瞎子行走江湖已久,說書技巧運用的極為熟練,聽者的胃口無不被吊起。
“莫不是揚州首富江正清被殺一案。聽說這江正清是鹽商出生,號稱揚州的第一富商。”那位姓餘的秀才早已忘記自己剛才那一番論斷,忍不住接話。
“這位大爺好見識,正是此人。”瞎子極會迎合,雖是溜須拍馬卻不動聲色,那餘秀才不由麵露得意之色。
“兩年前乾隆爺下江南到揚州,那裏的地方官和鹽商為迎接聖駕仿照京城北海的景色在瘦西湖建了五亭橋。據說乾隆爺看到此等景色,龍顏大悅,說了句:“這裏很像北海的景色,隻可惜差了座白塔”。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居然就多了一座白塔,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位江正清為取悅皇上,重金買通管事的太監,索取了北京白塔的圖紙,立即組織施工,一夜之間,竟用鹽建成了和北京一模一樣的一座白塔。乾隆爺也不得不感歎道:鹽商之財力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