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治不好是因為人心霾了
專欄
作者:王安
那些機動車檢測設備的製造商也是良莠不齊,從2003年起,各地工況檢測設備廠商蜂擁而上,它們受利益驅使,以低價爭奪市場,什麼環保,什麼做人的良心,什麼社會責任,隻要能賺錢,統統可以拋在腦後。
德國大眾汽車“排放門”醜聞發酵有幾天了,有更多的細節出來了。
美國人是怎麼發現大眾作假呢?其一,測試大眾汽車的是美國非官方的實驗室,技術和設備也來自民間,但沒人懷疑他們的公信力;其二,對大眾窮追猛打的是美國民間環保組織;其三,最後掏罰單的美國環保局也心狠手辣,那罰款比買輛車都貴——美國政界、民間、學界都同仇敵愾,全民喊打。我感覺咱中國人不如美國人、德國人,體現在各個層麵都有問題。
目前中國的機動車檢測問題很多,首要問題是檢測設備儀器沒有行業標準,缺乏成套設備技術性能的考核標準、規程和技術要求等相關法規的支持。這些,顯然是交通監管層麵的問題。2015年2月,網絡熱播的、柴靜的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中提到,國內部分標明國Ⅳ排放的新車型,實際排放水平可能連國Ⅲ甚至國Ⅱ都達不到。有專家透露,“目前全國機動車排放數據,隻有20%是真實的,80%是虛假的。”這一點,監管部門當然是知道的,是有責任的。
那些機動車檢測設備的製造商也是良莠不齊,從2003年起,各地工況檢測設備廠商蜂擁而上,它們受利益驅使,以低價爭奪市場,什麼環保,什麼做人的良心,什麼社會責任,隻要能賺錢,統統可以拋在腦後。
一些消費者,就是那些司機,為了省錢省力,也找修理廠關閉尾氣後處理係統的閥門。政府推廣的柴油車國Ⅳ排放標準,到現在還沒有完全落地實施,即使是此前國Ⅲ排放標準,很多企業也是在糊弄,隻是在原有國Ⅱ標準下添加了一個裝置EGR,勉強達到標準。但一出廠上路了,有些司機幹脆直接拔掉這個裝置,反正汙染的也不是自家的天空。
也不能隻怪司機不愛惜大家的天空,負有監管責任的交警或警察也是。我經常看到警車不熄火停在北京街頭,甚至開著空調,有警察在裏麵睡覺,也不怕出事。北京人倡議,如果停車怠速三分鍾就熄火,按道理警察應該以身作則吧,但不,因為油是公家的,空氣是大家的。
央視記者曾跟隨一輛轎車來到山東濟南市的華興汽車檢測中心檢測尾氣。檢測報告顯示,一氧化碳排放超過限值50%。按照檢測流程的要求,尾氣排放不合格的車輛要進行維修後才能複檢,於是央視記者跟隨這輛車來到了和華興汽車檢測中心一牆之隔的彙園汽修廠。汽修廠老板打開車的前蓋,簡單檢查了一下,說等一會就去複檢,如果兩次檢測相隔的時間太短,說明這輛車沒有經過維修就從不合格變成合格了,這樣容易被發現。20分鍾後,在這位老板的安排下,這輛尾氣超標車就真的拿到了尾氣檢驗合格標誌。
怎麼會這樣?檢測場吃裏扒外。讓貓來看魚,如何看得住?檢測場不僅可以作弊,甚至自己製造機會撈錢。前幾年,我每次去驗車啥毛病都沒有,但每次都要被調試一下車燈,就是用扳子擰兩下螺母,每次都這樣,一次花75元。後來有一個記者去驗車,也被調試車燈,然後他接著再驗,車燈還是不合格,還要被調試,還要交錢,再驗,還是不合格。他終於揭開了檢測場貪婪的黑幕。報道出來後,有關部門嚴厲打擊,調試車燈不許收費。後來再驗車,我再也沒有被調試過車燈了。
瞧瞧,咱中國人就沒有美國人對環境汙染同仇敵愾、全民喊打的勁頭,咱是全民糊弄,全民作弊,行政監管部門軟弱,監測站、設備廠家和消費者聯手欺上瞞下,大家一起可著勁兒糟蹋天空,這霧霾如何能治得好?這不是技術問題,是人心霾了,各個階層的人心都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