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對

聯合國會費提高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民大使表示,反對任何在聯合國經常預算比額方麵把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區別對待的做法,不會接受超出中國支付能力的計算方法。“該繳納的費用,中國會及時、足額繳納,一分都不會少。”據報道,2016~2018年的聯合國會費中,預計中國的分攤比例從第6位上升至第3位。在英法德日的分攤比例出現下降的背景下,中國雖然適用麵向發展中國家的會費寬減舉措,但是分攤比例仍從5.15%大幅上升至7.92%,估計中國在聯合國外交中的話語權出現增強。雖然聯合國麵向人均收入較低的國家采取會費寬減舉措,不過中國仍很可能超越日本,成為第2大會費繳納國。第一大會費繳納國美國的分攤比例固定在22%。由於特殊的曆史背景,中國承擔聯合國會費比額最高的時期,是在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之初的幾年。1971年中國恢複聯合國席位時,當時主要是打政治仗,中國按照台灣的水平交到4%。3年後,在聯合國會費調整中,中國4%的會費比額增加到5.5%的曆史高點,並一直延續到1979年。改革開放後,外交政策趨於務實。1978年,世界人均收入是1800美元,而當時中國人均收入不足400美元。當時聯合國秘書處也覺得中國交得太多,私下提出不用交那麼多。但聯合國會費總額是一定的,你交得少,別人就交得多,這涉及美國、日本,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最後,經過了努力,中國的會費才降了下來。1980年,中國的聯合國會費比額為1.62%。隨後每次聯合國會費調整,中國的比額幾乎都在下調。到1995年,這個比重已經下降到0.72%。1996年,中國在聯合國的會費比額在16年後首次回升,調至0.74%。2000年,達到1%。新世紀以來的10年,是中國繳納會費比額狂飆突進的時期,幾乎每次調整都要上漲超過0.5個百分點。

百時美施貴寶1400萬美元

和解在華行賄案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在美國擁有百年曆史的藥企百時美施貴寶同意支付超過1400萬美元,以和解有關該公司涉嫌在華行賄的指控。SEC指控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向國有醫院的醫療保健工作者行賄,並從對這些醫院的處方藥銷售中獲得超過1100萬美元的利潤,從而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SEC表示,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公司的銷售代表以現金、珠寶及其他禮物、飲食、旅遊、娛樂以及為會議提供讚助等形式向中國國有醫院的醫生行賄,然後將這些賄賂記錄為合法的業務開支。2013年7月,葛蘭素史克被曝出向政府官員、醫藥行業協會和醫生行賄約5億美元,最終被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罰款人民幣30億元。葛蘭素史克事件對“醫藥代表”這一行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外資、內資醫藥企業紛紛大幅度減少產品推介會,讓推廣活動變得更為隱秘。

首超日元

人民幣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繼7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所占份額突破曆史新高後,8月終於超越日元,成為世界第四大支付貨幣,排名僅次於美元、歐元和英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說:“人民幣國際化的初期目標已基本實現,有望在5到7年內超越英鎊,2020年左右成為全球三大貨幣之一。”此次人民幣超越日元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意味著在過去三年,人民幣已經連續超越了七種貨幣。盡管在排名上已經取得質的飛躍,但人民幣所占支付市場份額與前三大貨幣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美元、歐元、英鎊所占的份額分別高達44.8%、27.2%和8.5%。截至8月,全球使用人民幣支付的國家超過100個,其中90%的支付集中在約10個國家,新加坡占比達24.4%,而英國緊隨其後占到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