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戴
卷首語
作者:李天逸
運動了!過幾年就來一次,這次輪到“可穿戴設備”。如今從最尖端的科技展到電腦城攤位,到處都擺滿了可穿戴設備;公司股票隻要沾著“可穿戴概念”就蹭蹭往上竄,根本不管有沒有實際產品;從穀歌蘋果到三星聯想,再到山寨廠商,大家紛紛跳出來做可穿戴設備……總之誰都不願意落後,做了再說。從Google眼鏡問世以來,“可穿戴”大有扮演IT產業救世主的感覺,不過鬧騰了一兩年,真正被大眾接受的產品卻幾乎沒有。可穿戴快速普及麵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有人說是價格問題、有人說是工業設計,有人說是處理能力、有人說是續航……而我倒覺得很簡單,莫過於“忘戴”。
這可是切身體會,曾經也花了大價錢嚐鮮可穿戴設備,結果給大家彙報一下:第一個月,基本上洗澡睡覺都不會取下來,第二個月取下睡覺,導致每周大概有兩天忘在家裏,接下來幾個月就把這事基本忘了,偶爾拿出來把玩一下,即使下大決心戴上也堅持不了幾天。
“可穿戴設備”的關鍵是你得一直戴著它,365天,24小時,這個要求太高了,如果沒有很強的驅動,這事情很難完成。看看我們隨身攜帶的物件吧,哪一樣不是非帶不可的?手機不用說,聯係娛樂打發時間全靠它;近視的朋友會帶上眼鏡,不帶看不清楚東西;錢+銀行卡,這東西離不了;鑰匙,不帶進不了門開不了車……手表的境遇和可穿戴設備很類似,一般來說戴手表的時間和你買表的價格成正比,表越貴,越不容易忘戴……
其實“忘戴”代表著可穿戴設備目前還缺乏一個絕對有說服力的理由。一個物品如果沒有這種理由,大家就很難堅持把它戴在身邊,不在身邊,可穿戴設備也就失去了意義。除非它能夠取代我們上述的幾樣物件,可穿戴設備最有可能的是取代手機,不過在我看來在短時間內不太靠譜。所以,可穿戴設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的目標用戶還依舊停留在喜歡嚐鮮的極客圈內。
其實任何科技新玩意的普及都需要找到一個殺手級應用,讓人們不得不用。就拿智能手機來說,在Windows Mobile的時代,智能機體驗太差,也沒什麼很爽的,導致這玩意始終很小眾。直到iPhone的橫空出世,顛覆了大家的概念,讓大家離不開它,智能手機這才走上了普及之路。當然,這也是任何產業發展的軌跡,由小眾到大眾,不過我的意見是:現在去嚐鮮可穿戴設備還早了點,不如靜觀其變。最後再說說最悲催的一種情況,產品還沒找到殺手級應用,業界又天翻地覆,比如藍光播放,比如上網本……但願可穿戴設備不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