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舊史風雲
時光飛逝,歲月長河。就在紫禁城上演著白蓮教刺客行刺乾隆的劇目之時,不曾想另一個時空天下已經改朝換代了,再也沒有封建王朝的舊思想而是演變成了社會主義。
曾經的帝王驕傲,弓箭騎射冷兵器時代都已化為塵埃,如今已經是日月換新天的時代了。乾隆皇帝端坐的養心殿等地早已隨著曆史的長河而改變,現在更變成了供遊人們遊覽之處,想必乾隆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會變成這種現象。
故宮博物院,考古專家李敏萱手中拿著一道略微破損的清朝乾隆皇帝聖旨仔細的閱讀著,她仔細看那聖旨為絹質,長約1。5米,寬約40厘米,字跡清晰,保存尚好。經過曆史的洗禮,能有保存這樣完好的聖旨實在是不多見,那聖旨是滿漢文字,因為李敏萱是考古專家又
因她母親家是滿人,因此她懂得滿文,隻見這道聖旨上有滿漢兩種文字,兩旁各織有兩條青龍,青龍中有“奉天敕命”4個字,左為漢文,右為滿文,落款蓋有清廷宮官印。
觀其內容,竟然是乾隆皇帝禦筆朱批,還特意用紅砂標注了重點,說明要剿滅白蓮教分支的秘密聖旨,聖旨居然沒有說明要特別命令誰。這道聖旨的曆史含義十分重要,如若研究清楚的話,那麼就會知道這段缺失曆史的內容,李敏萱想了又想,不得頭緒,她實在想不出這道聖旨是給誰的,轉身她找出曆史文獻,翻閱乾隆皇帝的生平,那文獻上記載,乾隆本名為愛新覺羅弘曆,清朝(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通稱乾隆帝或乾隆,是清代入關後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屬兔,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終年八十九歲,葬於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這一段與這道聖旨無用,搖了搖頭於是她翻看下頁,一連數章都讓她不得要領,直到有一頁文字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某年某月某日,乾隆皇帝位於宮中養心殿遭遇刺客行刺,該刺客為白蓮教清水教信徒,亦為總兵,著宮中內應出賣,被福康安及永瑆戰敗,畏罪自殺。李
敏萱又看了看聖旨上頒布的日子,又對照了這段文獻的事件日期,逐漸的越發吻合了。
現在正是炎熱的夏季,北京的夏季炙熱幹燥,俗稱三伏天就是如此了,敏萱不停的用手帕擦拭著額頭上的細汗,看了看表已經午夜時分了。敏萱走在故宮那長長窄窄的過道之沒有中,看著那些曆經歲月洗滌的青磚綠瓦和那鮮紅的宮牆,就在她胡思亂想之際,忽然電閃雷鳴,幾聲響雷伴隨著閃電折射在牆壁之上。
敏萱聽到電閃雷鳴,心裏暗暗後悔沒有帶上雨傘,她潛意識的看宮牆一眼,誰知不看則已,一看就被驚秫到差點魂飛魄散,雖然她是考古專家,可是心裏對於鬼神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敬畏的,她揉了揉眼睛,在這個詭異的雨夜想看的更清楚一些,忽地幾道強烈的閃電照
射在牆壁上,這次伴隨著她的驚愣,她是看的一清二楚,故宮的宮牆上映像著手持燈籠的宮女和太監,她忘記驚呼,定了定心神,再往宮牆上看了看,卻不是宮女太監了,竟然是個眉清目秀的美貌少年,身穿戎裝,一時辯不清他的品級,但是見他著黃馬褂領在頭前,後
麵是一排侍衛,他旁邊更是一名相貌英俊的青年男子,卻是穿著的阿哥服侍,兩人走在一起,似乎在低聲訴說著什麼,看他們的關係顯得很是融洽。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故宮怪影卻有此事。有文獻記載,1992年故宮牆壁上在雷雨天大作的時候,會有宮女和太監提著燈籠從牆壁上走過並且連說話聲音都能聽的一清二楚,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吾輩就在網絡上搜索了不少關於這樣的傳說,可惜皆是民間謠傳而已,沒有具體資料存在,
更沒有想看到的視頻,在網上看到很多遊客慕名而來,還拍到了珍貴的資料,搞得吾輩心癢癢的,十分想去故宮蹲守,看看到底是否存在這夜半鬼話,古牆怪影,可惜最後科學給予了解釋,說是四氧化三鐵石灰等化學成分所為,於是,吾輩的一灘夢想化為泡影,十分遺
憾之,想來想去,如若有機會,還真是想去故宮看上看,蹲班死守,說不定真就看到了傳說中的故宮怪影了。
不過,事先我要先上好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