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受困殘陣(1 / 1)

從一條嫩藤上折下一小段,折斷處用牙齒咬扁,咬細,做成一個簡易的牙刷,小心翼翼地刷起牙來。第一次用老祖宗的原始法子刷牙,已然小心翼翼,可還是刺得牙齦生疼,仍舊弄出血來。

“看來,還要進行其它嚐試,優化改良品種。”事後,淩雲暗想道。

漱了漱口,洗了把臉,精神氣爽,去園子裏采了兩個果子。不知道是否長期困在這座山峰,但為了長遠打算,淩雲認為還得省吃簡用。

跟孫老頭學太極拳的時候,曾經向他請教過內功。其實那才是淩雲纏上孫老頭的主要原因,誰不喜歡身體裏有一股暖流在體內亂竄,越竄越大,最後還能飛簷走壁,劈木碎石。

隻可惜孫老頭好象也不太懂,語焉不詳,僅僅講解一些簡單的吐納之法和養生之道。

簾洞的邊側有一塊很大的長石條,可坐可躺,淩雲坐在上麵,試著進行吐納。先做一個盤膝姿勢,淩雲驚喜地發現,之前死活疊不上的雙腳居然能架在膝上,這可是一個好的開端。

心中暗想:“身體裏沒有傳說中的那股暖流,怎樣才能把它給弄出來呢?曾幾何時聽說,那股暖流是靠氣息感應得來的,可是自己連最基本的內功功法都沒有,一點頭緒都沒有,難道需自創一個嗎?”

淩雲把他所知道的,有關這方麵的知識理了一遍又一遍,最後決定以最正宗的道家的聖典《道德經》為總綱,其它“八卦”功法不管對或錯,反正一個也不能用。

隻可惜,淩雲對《道德經》僅略知皮毛,好象就熟悉其中三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三句在嘴邊喃喃地念了幾遍,接著,越念聲越大,抑揚頓挫,擲地有聲,且手舞足蹈。突然,長吟聲嘎然而止,因為淩雲發現,自己越來越有做神棍的潛質,卻沒有立地成佛的本事,登時興味索然。

盤著的雙腳漸漸僵硬,而內功心法卻宛若鏡中花、水中月,遙遙無期。

淩雲幹脆不再盤腿,揉了揉,捶了捶僵硬肌肉,頭枕雙臂躺下。心想:“能夠開宗立典的都是大徹大悟之聖人,認識事物的本源。那我也來追溯一些深刻的事物,人類從何而來,又去往何方?嗯,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人類從水中來,最後化為塵土。人類為什麼要修仙?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呀,沒修過仙呀,應該是為了長命百歲,與天地同壽吧。”

忽然,心裏一陣明悟,想到了什麼,心兒怦怦亂跳:“天地,對了,道學最精粹的奧義不正是天人合一嗎,哈哈。”,淩雲大喜之下,激動得用拳頭使勁地捶打岩石,絲毫不覺得疼痛。

這說明基本的修道根本不需要什麼功法,天地強則人強,天地靈則人靈,隻要用心去溝通天地就行了。自己雖沒有修煉的功法,但可以用心去和天地溝通嘛,這裏的靈氣如此充足,隻要鍥而不舍,總有一天會與天地同在。

這個想法仿佛就是一個夢,一碰即碎。不過,俗話說:“有夢想才有真理嘛”。淩雲想到就做到,馬上付諸於行動,一個激泠泠的直起,準備盤腿端坐。忽又一想,天人合一就是要自然嘛,怎樣舒服就怎樣與天地溝通。難道老天還會在意你長得什麼樣子,坐得如何端正嗎,如果這樣的話,它顧得過來嗎?

淩雲心念一動,覺得也對,《道德經》裏不是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今天想得太多了,心神損耗的厲害,還是躺著有利於與天地進行溝通,明天再盤腿端坐著溝通。

淩雲走下石椅,向山洞跑去,從臥室裏取出藤枕,回到簾洞。

第一次與天地進行溝通,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淩雲做了個簡單的儀式,莊重地沐浴一次,虔誠地對著天地拜了三拜,沉思一下,口中念念有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吾不仁,以萬物為天地,感萬物而同天地。”

躺在石椅上,閉著眼睛,雙手緊握小銀盒,手心上的印記與它對應的圖案扣得嚴絲無縫。調整呼吸,放鬆身體,敞開心神,用心體會所能感應到的一切。

“身體四周的空氣很清涼,而身下的石椅更冰涼,右邊有個噴泉,“突突突”地直冒水,小溪潺潺地流淌著,微風吹過垂藤,它們相互婆娑著,象熱戀中的情侶。還有水中的魚兒們,它們在暢快地遊曳著,不停地吐著泡泡。哦,不,我沒有感應到魚兒們,隻是記憶中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