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茛福錄記(1 / 2)

實在對不起,最近幾天一直在外地,沒有網絡,無法做到及時更新,今天淩晨剛剛回家,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長傳所欠章節。

剛收到三江信息,《盜痕》的上推申請被拒,難道說新人新作隻有沉底的悲劇結局。

《盜痕》不想出名,不想簽約,隻想有更多的人看,分享大家的意見,也同樣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

新作難,新人難,做起點的新人新作更難。

*********************************************************

四月裏的宋都城長安呈現出一片祥和繁華景象,內皇城外人頭慫恿,二十二條主要街道將城內分隔為一百一十六個方形居住區,人們把它稱之為‘坊’。其中南北走向的九條大街更是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就在當時皇城南麵安上門(現在叫和平門)外興道坊(現在叫西後地)臨街,有家名叫毓德錦的綢緞莊兼做估衣(舊衣服)買賣。

這天一大早,毓德錦大掌櫃福德吩咐夥計們像往常一樣剛卸下門板準備開張營業,有一高一矮兩個人早已經在門外等候,看到門開,兩個人便從剛卸下兩片門板間隙鑽進店鋪,福德連忙迎上去:“兩位客官,怠慢,怠慢,我們這是剛開張,您們有什麼需要盡管說,我們毓德錦可是遠近聞名的老字號,別的不敢說,這裏所有麵料和款式都是剛從西域運送來,完全是當下最流行的,二位隨我這邊看看。”說著話,側身就要引領兩人往櫃台走,高個子客商擺擺手,意思不用麻煩。

小個子粗略打量一番店鋪,對福德笑著說:“掌櫃的,我們早就聽說京師安上門外有一家毓德錦名頭非常響亮,手下工匠更是技藝超群,別的不用說,單就是每年一千匹域錦和三百件成衣的禦供已經讓其他莊鋪眼紅不已呀。”

被人這樣誇獎,福德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謙恭的回答:“那裏,那裏,盛名之下,其實難負,我們也是全靠各位照應,勉強糊口而已。”

“大掌櫃的過謙了。”

“我看兩位不象是做綢緞生意的,不知道毓德錦有什麼能幫兩位的?”福德試探著問道。

小個子連忙說道:“實不相瞞,我們兄弟不是京都人世,平生就是喜好四處巡遊,向往效仿徐霞客遊遍我大宋所有的山山水水,此次路過京師,聽說這附近有座高山名曰太白,山頂常年被積雪覆蓋,景色異常秀美,於是便有想去觀瞻的想法,但從他人那裏得知此時太白山上氣溫偏低,我兄弟二人又沒有準備禦寒冬衣,這些天也曾找過幾家裁縫店,但是對於衣服做工及衣料我們兄弟都不是很滿意,於是便四處打聽那裏有手藝更好些的裁縫,這不就找到咱們毓德錦了嘛。”

“不知你們二位想要做什麼樣的冬衣呢?”

“由於這次是去太白山,所以我們兄弟想要即保暖又輕便,即貼身穿在身上又不會影響行動的冬衣,不知道你們這裏能做嗎?”

“不如這樣,我這就把我們店裏最好的裁剪師傅請出來,你們可以直接問他。”福德先招呼兩位客人在偏廳飲茶。然後趕緊去後堂找人,

不大一會兒工夫,一位白發滄髯的老人在福德的帶領下走進偏廳。福德連忙緊走幾步來到那兩個人跟前介紹道:“這位就是我們這裏最有名的裁剪師傅,你們要求的那種棉衣剛才我已經和他大概說了一遍。”

裁剪師傅上前一步,衝那兩個客人鞠躬行禮:“二位老爺,你們說的那種棉衣我以前也做過幾件,應該沒有問題,要想做那種棉衣必須是用西域特產的一種千軔錦做麵,波斯短耳羊絨為絮,高麗浣海紗襯裏,再用‘天衣無縫’針法進行縫合,做成之後,全套冬衣僅重一斤三兩五錢,雖然薄如常衫,卻能抵擋刀砍沙磨,火燒不燃,水浸不透,穿在身上還不影響正常排汗。”

聽到這裏,一直沒有說話的高個子從懷裏掏出一個錦緞荷包,‘咣當’丟在桌上:“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我們五天以後來取三套冬衣,這是黃金十兩,作為定金,如果你們能按時按要求做好衣服,到時候除了這定銀之外,我們每件再另付十兩黃金,你們能做到嗎?”

福德生怕這兩位財神爺反悔,連忙將裝有定金的荷包捧在手上,一臉奴才相:“二位客官盡管放心,如果方便的話,能否將你們的住址告知,五天後午時我們給二位送到府上。”

“那到不必,五天之後午時我們來驗衣取貨。”小個子說罷,道聲告辭,和那高個子兩人起身頭也不回走出毓得錦。

送走兩位財神爺,小夥計湊過來大掌櫃的道喜:“恭喜大掌櫃的,今天財運亨通,剛開張就接了這麼一樁大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