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國際電影節能否撬動國際市場(3)(1 / 1)

北京國際電影節能否撬動國際市場(3)

此外,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首次設立市場環節,主辦方在電影市場中開設紀錄片聯合展台,邀請各機構注冊成為電影市場的展商或嘉賓/買方,通過招商展會的物理空間,搭建麵對麵的線下交流平台,通過電影市場的數據庫和網絡服務平台,搭建線上交流平台。

彙聚全球影人佳片

北京國際電影節從第三屆設立“天壇獎”主競賽單元以來,先後邀請到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吳宇森等國際一線電影導演擔任“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本屆評委會設置更加豪華:擔綱主席的是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鬆,其他評委也都是世界著名導演、編劇和演員,包括費多爾·邦達爾丘克、陳可辛、金基德、費爾南多·梅裏爾斯、周迅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還首次設置電影節首席顧問,由意大利著名電影評論家馬可·穆勒擔任,他曾經連續兩屆擔任威尼斯電影節主席。按北影節組委會的說法,設置首席顧問,是北影節步入國際化和專業化的曆史性舉措,“旨在吸引更多更好的中外一流大片佳作參展參賽,進一步擴大北影節的行業影響力和美譽度。”

今年,有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930部影片報名參賽“天壇獎”評獎,其中,國際影片808部,國內影片122部,45部是國際首映影片。入圍本屆天壇獎的15部影片中,有13部國際影片均為首映,明顯與前兩屆天壇獎入圍影片老片紮堆的情況不同。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不僅能夠使得獎項更有獨特性和前瞻性,建立自己的話語權,也有助於北京國際電影節更快地進階到國際A類電影節。

除此之外,本屆“北京展映”單元共收到來自103個國家和地區的1531部報名影片,其中21部是獲國際A類電影節獎項和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

最終確定的展映片達300多部。其中,既有大師名作,例如奧遜·威爾斯的《上海小姐》、《陌生人》,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教父》係列;也有電影明星的代表作,如奧黛麗·赫本的《羅馬假日》、《蒂梵尼的早餐》;也不乏在各大電影節上獲獎的熱門影片,例如《鳥人》、《消失的愛人》、《爆裂鼓手》、《布達佩斯大飯店》等。展映影院分布在北京的20餘家影院、中國電影資料館以及8所高校,讓廣大影迷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世界最優秀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