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淚的詩意:寫詩大學生與打工父親的摯愛真情(1 / 3)

人在旅途

作者:波波

2011年3月以來,出自一名大學生之手的詩歌《我不喜歡有風的日子》成了網上最熱門的詩歌之一。這首詩歌從近三萬首作品中脫穎而出,毫無爭議地榮獲首屆全國高校文學大賽詩歌類僅有的一個一等獎。作家網總編、《微型小說》主編冰峰如此評價這首詩歌:“詩歌的力量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沉浸在一種父子情感深刻的糾結與體驗中……”

這首詩歌的作者叫楊康,重慶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級學生。讓我們走進他和父親的故事……

觸摸父親的痛,

懵懂少年感受到了堅強

父親從中年開始,就一直在痛/痛爬滿焦慮的額頭,爬向他/老年的孤獨/痛,從他的斷指/流向心底/冰冷的痛,燥熱的痛/痛在燃燒,他的一生都在痛

——楊康《父親的痛》

1997年,對楊康一家來說,天空的顏色是灰暗的。這年10月上旬一個周末下午,楊康的母親一早便離開家去市郊拉菜,卻再也沒有回來。那年,楊康才9歲。

楊康1988年出生於陝西省西鄉縣沙河鎮。為了擺脫貧困,父親楊明成與母親帶著他和他的哥哥,於1994年舉家遷往新疆霍城縣。他們從菜農處批發蔬菜到市場上銷售,一天天好起來的生活,讓一家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但沒想到,那天父子三人沒有等回母親,等來的是她出車禍的噩耗。

而後,他們家陷入了漫長的官司之中。兩年後,盡管官司贏了,楊明成卻未能討得一分錢賠償,肇事司機自車禍發生後,便再未露麵。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打贏這場官司,楊明成還找親朋好友借了一萬多元錢。這對於家徒四壁的楊康一家來說,是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麵對沉重的債務,楊明成隻好再次選擇離開,前往山西省呂梁地區下堡鎮的煤礦挖煤掙錢。

臨走時,父親摸著楊康的頭說:“娃,在家聽哥哥的話,好好學習。”媽媽不在了,楊康其實是不想父親離開的。但他知道,家裏的情況留不住父親的腳步。麵對父親期許的目光,楊康點了點頭。然而,隻有11歲的他,難免貪玩,很難將心思放到學習上。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楊康內心滿是羨慕,他多想像別的孩子那樣喝一瓶美味的酸奶啊。

2000年1月,父親楊明成回家過年,楊康喝酸奶的渴望再次強烈起來。但此刻,楊明成身上隻有1.2元錢,而買一瓶酸奶需要1.5元。看著兒子眼中的渴望,楊明成掏盡口袋也未能再找到一分錢。這次回家,他將幾個月挖煤掙的錢全部用來還了債。父親難堪的臉色,讓楊康在一瞬間長大了:“爸,我不喝,酸奶一點都不好喝!”聽著兒子言不由衷的話,在家裏翻箱倒櫃的楊明成最終找到了幾角錢,拉著兒子到小賣部買來了他渴望已久的酸奶。喝著酸奶的楊康,竟然感覺到這被同學描述得無比美味的酸奶有些苦澀。看著眼眶潮濕的楊康,父親楊明成輕輕摸著他的頭說:“娃,咱們家一定會好起來的。”

抬頭望著父親黝黑而堅毅的臉頰,楊康沒有說話。那個裝酸奶的瓶子,他沒舍得扔掉,而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來。想起父親每次回家都顯得更蒼老的臉,楊康突然理解了父親,他徹底收回了貪玩的心,將全部心思放到了學習上。第二年夏天,楊康的勤奮努力得到了回報,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鎮中學。

這年冬天,楊明成得知種木耳很賺錢,便離開煤礦回到了家。他將挖煤幾個月掙的錢,全部用來買了耳棒和木耳種子。由於楊康和哥哥均在學校讀書,鋸耳棒和鑽耳孔的任務便全部落到了楊明成一個人身上。此時,在學校安心讀書的楊康沒有想到,又一場災禍降臨到他們家。

原來,為了趕時間,楊明成連續數天不停地鋸耳棒和鑽耳孔,極度疲勞的他有些精神恍惚,一不小心,鋒利的鋸齒毫不留情地將楊明成的四根右手指從中間鋸斷,殷紅的鮮血汩汩地冒了出來……

想著災難發生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看著父親楊明成蒼白的額頭上細細密密的汗珠,楊康強忍淚水,輕聲問道:“爸,痛嗎?”楊明成看著兒子說:“娃,不痛,別擔心。趕緊回學校上課去。”這時,旁邊的另一個病人說:“你這娃子,十指連心,你想想四根手指被齊齊鋸斷,怎麼可能不痛。我想起來都害怕!”那個病人的話,讓楊康的眼淚撲簌而下……

攜堅強父愛上路,

心在遠方陽光中飛翔

我常常看見父親一個人坐在黃昏的山頭/和那些剛剛掏出來的煤塊坐在一起/父親隻說,在礦井裏待的時間越久/就越是想念,地麵上的綠和陽光

——楊康《父親說,他喜歡綠和陽光》

是夜,聽著父親在隔壁屋裏強忍疼痛的低沉呻吟聲,楊康的心無法平靜下來。過去的一幕幕在眼前閃過,他突然明白了,爸爸已經很累很苦了,“我不能再哭了。我要做個真正的男子漢。”閃過這個念頭,楊康感覺心裏一股熱血流過,刹那間淹沒了母親去世後左右他多年的脆弱。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禍,讓楊明成的右手落下殘疾,他無法再種木耳,先期的投入完全打了水漂。楊家再次變得一貧如洗,而兩個兒子讀書又需要花錢。第二年春天,楊明成不得不再次離家去山西挖煤。但挖煤的收入並不高,楊家始終未能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