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人往往在生病時才明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多重要,好習慣不僅讓我們遠離疾病侵擾,還有助維持旺盛精力和健康體魄。但有些惡習不僅危害健康,還會要了你的命。

1、不渴不喝水

水不僅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還是人體排毒的工具。調查顯示,七成人都是發覺渴了才喝水,殊不知當你感到口渴時,身體至少已流失了1%的水分。

喝水不是為了解渴,而是要讓其參與新陳代謝。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腎髒損害也很大。而且越不及時補水,喝水的欲望就會越低,身體就會變得越來越幹旱。

專家建議:不管渴不渴都要充分補水,成年人一般每天至少要喝1200毫升水。

晨起後空腹喝杯溫開水能稀釋血液;飯後半小時內不要喝水,否則會稀釋唾液和胃液,影響消化;睡前不能喝太多水,因為頻繁起夜會影響睡眠。

2、不重視主食

曾經,米飯、麵條、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頓頓不離的主食,可生活好了,這些食物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很多人為了減肥甚至拿水果充當主食。

主食吃得少,壞膽固醇會增高,患心髒病的風險就更大。而傳統醫學更強調五穀為養,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以水果當主食,極易造成營養不良和營養不均。

專家建議:應保證膳食中穀物等主食提供每天所需能量的50%-60%。

成年人一天約需2000千卡熱量,其中源於主食的應不少於1000千卡,三餐分配比例最好是4:3:3或4:4:2,如早上吃兩個包子、一碗粥,中午吃碗麵條,晚上吃一小碗米飯加塊紅薯,就較合理。

3、漏掉早餐

很多人因起床晚、怕麻煩、趕時間等原因,犧牲掉早餐。不吃早餐的人胰島素水平更高,久而久之易患糖尿病。常不吃早餐會增加患心髒病風險。

漏掉早餐也會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還易引起皮膚幹燥、起皺和貧血,誘發消化道疾病。長期不吃早餐,甚至會使膽固醇增高,易患上膽結石。因此,無論多忙,早餐不能省。

專家建議:最好在早上7-8點吃早餐。如果吃太早,會幹擾胃腸的休息。另外,早飯種類要少而精。

4、狼吞虎咽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吃飯速度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調查顯示,4000多人中有近九成吃頓飯隻花十多分鍾,一口飯就嚼兩三下。吃飯速度快會導致肥胖幾率翻倍;如果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會增加胃的負擔。

吃飯太快,不僅對食道帶來損害,還可能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紊亂,引起便秘、發胖。高血糖患者吃飯太快則有加重病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