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作者:行萱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千年古縣行唐。堅持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根本,倡導弘揚正確的孝義行為方式,“以孝治縣”,實現了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文化軟實力的全麵提升——
披紅戴花,走上全縣大會的主席台,享受最熱烈的掌聲,最美麗的鮮花;敲鑼打鼓,由縣鄉村領導親自到家裏掛匾——
這就是各級道德模範在行唐縣所受到的禮遇。
千年古縣行唐,為聖賢故裏,孝子輩出,孝義之風綿延不絕。近年來,該縣在全國率先提出“以孝治縣”。他們通過海選道德模範,推選樹立孝道典型,倡導孝道文化,以此來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引領社會道德新風尚。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全國道德模範4人,省級道德模範3人、市級道德模範4人,縣級道德模範92人,鄉級道德模範150人。
不久前,在北京舉辦的世界華人孝文化國際研討會上,行唐榮獲全國“孝親敬老示範單位”稱號,成為唯一一個獲得“弘揚中華孝道文化貢獻獎”的縣級單位。
評選道德模範,打造孝義之縣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根基。行唐堅持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根本,在傳統孝道文化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按照“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的要求,倡導弘揚正確的孝義行為方式,以培育幹部群眾的“孝心”和“孝行”為突破口,廣泛開展孝義建設實踐活動,全麵提升公民道德素質,促進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的提升,推動社會風氣的全麵轉變。
“我們以孝道模範的評選表彰為切入口,以滿足群眾的願望和需求為著力點,以群眾身邊的孝道典型,教育引導群眾,從而引起人們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達到引導、塑造人的目的。”行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李占領介紹,2008年,該縣開展了首屆孝子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縣範圍內海選“感動行唐十大孝子”。首先是選拔推薦孝子人選,利用廣播、宣傳欄、會議等形式,向幹部群眾宣傳評選“孝子”的目的和意義,每個村(社區)推薦一名候選人。其次是初評,由縣文明委對推薦人選進行調查核實,由相關部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進行初評,確定候選人。最後將候選人的事跡簡介編印成冊,在全縣發放,並在縣電視台播放,讓老百姓直接選,直接評,群眾參與熱情空前高漲,最終評選出的10名“孝子”和6名孝道模範,全部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其中大義割肝救公爹的張建霞,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張建霞的成功推舉,使該縣對加強家庭倫理道德建設,繼續弘揚孝道文化,推動社會全麵和諧發展充滿了信心。在此基礎上,2009年行唐又開展了“十大慈母”“十大恩父”“雙十佳美德少年”評選活動,2010年,開展了第二屆“十大孝子”評選活動。各鄉鎮也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道德模範”評選和表彰活動,一些鄉鎮開展了“十大孝敬兒媳”和“十佳和諧家庭”活動,選樹本鄉鎮的道德典型。一些村也自發評選本村的道德典型,贈掛牌匾,掀起縣、鄉、村三級道德模範評選熱潮。
典型花開,新孝義文化馨香滿園
李占領說,“評選公眾認可的道德模範,最終目的在於鼓舞更多的人向‘模範’學習,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教育人、影響人,使全縣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為此,行唐縣在推進以孝治縣,創推新的孝義文化方麵重點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對道德模範進行大力表彰,實行典型引路。
對評選出的道德模範,除在重陽節進行隆重表彰外,還采用傳統的表彰方式,組織縣、鄉、村三級幹部,敲鑼打鼓進村入戶,給道德模範戴光榮花,在道德模範家門口掛“孝義之家”牌匾,擴大道德模範在群眾中的影響,提高模範的知名度。同時,提高道德模範社會地位,逢年過節,組織縣鄉幹部、民政部門到道德模範家裏慰問,盡可能地幫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縣醫院每年免費為道德模範做全身健康體檢;成立行唐縣“孝義基金會”,每年對生活困難老人實行救助,對評選出的孝義典型予以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