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
作者:王旭寬
近年來,領導幹部因自己或下屬言行不當、辦事不力而向公眾道歉的新聞時有耳聞。人的一生,難免犯錯,領導幹部也不例外。關鍵在於,犯錯後不能諱疾忌醫,要學會知錯認錯,有錯糾錯。唯其如此,各級領導幹部才能在犯錯後真正取得人民群眾的諒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否則,有錯不認,知錯不改,甚至一錯再錯,這樣的領導幹部不可能得到群眾的認同和支持,而隻能被群眾拋棄。因而,學會認錯,有錯必糾,是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政治品質。那麼,領導幹部應該如何塑造這樣一種重要政治品質呢?
其一,要有勇於認錯的胸懷。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仆,要為人民掌好權服好務,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肯定,不僅要有願為群眾幹事、敢為群眾幹事、勤為群眾幹事、能為群眾幹成事的表現和能力,還要有在幹事當中出錯後認錯的勇氣。從來都正確的領導幹部永遠不存在。偉人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不犯錯,而在於他勇於認錯改錯,從而避免了犯更多更大的錯。鄧小平就公開承認自己工作中有過缺點錯誤,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的巨大貢獻和偉人形象。1962年,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國家主席劉少奇也對我國國民經濟遭受的嚴重挫折主動承擔了責任,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老一輩革命家的無私坦蕩,為後人樹立了光輝榜樣。勇於認錯,是一種氣魄,一種品格,更是一種胸懷。領導幹部有了這種氣魄、品格和胸懷,才會敢闖敢幹敢試,不怕犯錯;犯了錯也不會文過飾非,諉過他人,更不會因噎廢食,止步不前,反而有利於在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領導能力、領導水平和領導績效,從而獲得群眾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擁護和更強的支持。
其二,要有及時認錯的意識。犯錯後隱瞞過錯,企圖蒙混過關,實乃愚蠢之舉;及時、主動認錯,防止不利後果擴大和蔓延,獲得公眾諒解,才是明智之舉。尤其是身處資訊快速傳播的互聯網時代,任何遲延的認錯都有可能導致更大的負麵評價和更為不利的消極後果。實踐證明,犯錯後化解“後遺症”的有效之策,首先是在第一時間認錯、道歉。犯錯後百般抵賴,萬般粉飾,隻能是自欺欺人,自損形象和人格,不僅給國家和社會帶來損害,也是自斷政治前途。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清醒認識到:權力來源人民群眾,犯錯後主動、及時向人民群眾認錯、道歉,是其履職的基本要求。
其三,要有真誠認錯的態度。認錯是一種言行,更是一種態度。真誠認錯才有可能產生預期的效果。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贏得信任不是因為不會犯錯,而是因為值得信任。犯錯後不認錯或不誠懇認錯肯定無法贏得信任,真誠認錯才有可能重新贏得信任。領導幹部犯錯後要想盡可能地化解消極後果,挽回不利影響,不僅要及時認錯,認錯態度也一定得真誠。一是認錯要公開,不怕亮醜,不遮遮掩掩,不搞猶抱琵琶半遮麵。二是認錯要有實質性內容,不能大而空。有實質性內容的認錯才是有效的認錯。三是認錯要本人親自出馬,不能委托他人,要讓公眾親身感受到你認錯的真心與坦誠。
其四,要有堅決糾錯的決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認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糾錯,避免重犯。2008年10月11日,一位讀者致電新華社,認為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的講話稿所說的岩石分類有誤,岩漿岩和火山岩是同一個概念。新華社總編室及時將讀者的疑問轉交給溫總理辦公室主任。12日,溫總理即向新華社發出更正信函並公開刊發:“貴社昨天播發我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文,其中岩石學的分類,應為沉積岩、岩漿岩(也可稱為火成岩)、變質岩。特此更正,並向廣大讀者致以歉意。”展現了溫家寶總理毫不諱錯的人格魅力和知錯即改的誠實品格,贏得了民眾的廣泛讚譽。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向溫總理學習,不僅要有認錯的勇氣,而且要有糾錯和“不貳過”的決心和辦法,要充滿底氣。
作者單位: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
(責編/郭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