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不能沒有錢,但隻要有一碗飯吃,錢又算是什麼呢?窮不是人的錯,人從出生就幾乎大都知道自己窮富的命運,如果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就很難進階到那種程度。因為古人說的“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命中注定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想必小時候上牆爬樹玩泥巴、吃根五分錢一根的冰棍美半天、談個戀愛死去活來、大學畢業還不會用電腦、父母幫忙給找個工作、直到進城都不知道啥叫披薩、做個買賣賠不少、交個朋友欠錢不還、還沒還清房款就結了婚生了娃、跌跌撞撞混到今天......就算沒有這麼不堪,看看今天自己混成這個樣子,做人做事也都沒怎麼成功吧?隻要不是生在富裕家庭含著金鑰匙出生,就也好不到哪去了。
經曆過這些的人都是命,但人窮誌不窮,貧困而誌向不賤,“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書,卻會使位低而人品不微,一定要把書看重,什麼都不要眼紅!但可眼紅讀書,朋友可以不交或少交,書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貧困潦倒是當作家的準備條件,書是忌富,人富則思惰,要學會逼自己靜心讀書,深知書中精義。
讀書的壞處自然很多,譬如終生受窮別想當官,沒個好身體,不是好丈夫好妻子,沒有好人緣,性格古怪刁鑽。但是,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處,譬如能說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亢,不畏不俗,不諂不媚。
凡能找到的書,不管文學、政治、哲學、曆史、美學、天文、地理、醫藥、建築、美術、樂理……都要讀讀,若讀書麵窄,借鑒就不多,思路就不廣。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讀,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於精讀。世上好書,浩如煙海,一生不可能讀完,而且有的書雖好,但不能全為之喜愛。比如,一生不喜食肉,但肉確實是世上好東西,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對身體很有益。
若是喜歡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回味無窮;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根究底;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讀書要讀精品,假如真真愛上一本書了,可以在一個時期多找些這個作家的書來讀,讀他們長中短篇,或者散文、詩歌甚至理論,再讀外人對他的評論,所寫的傳記,也可再讀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這樣,就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當時是什麼社會,如何的文壇。他的經曆、性格、人品、愛好等等是怎樣促使他的風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個作家都有自己一套手法,都是有跡而可尋。
當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但不是一時一陣便可理得清的。中國的老莊、太白詩文,讀外國的泰戈爾、川端康成、海明威,即便至今於起滅轉接之間不可測識。說來,還是我讀書太多,悟覺淺薄啊!如此這番讀過,就不要理他了,將他丟開,重新進入另一個大家。
文學,乃至其它任何藝術都是在突破中前進,要時時注意,前人走到了什麼地方,同輩人走到了什麼地方?任何大家,任何名著,隻能繼承,不能重複,要學習它的時候,必須將它拉到自己的腳下來讀,這不是狂妄,正是知其長、曉其短,吸取精華而棄糟粕皮毛。
虛無主義可笑,但全然跪倒來讀,舉過於頂禮膜拜可以得益,也可能使己受損,永遠跟在別人屁股後麵了。正常來講就是跟屁蟲,老是跟在別人後麵,沒有主觀性。古人雲:“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想要超越,就不要跟在屁股後麵拾人牙慧的人,總是吃別人剩下的,永遠也做不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一代偉人喜歡吃親民慶豐包子的教導是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跟風的習慣太讓人難以接受,這裏隻想問一句:“在別人屁股後麵幹什麼?”
做自己,每一天都用心和這個世界交流,有時也許沒有答案,就像在對著一個空蕩的山穀喊話,隻有自己的聲音回蕩。這就是生活給我的答案,我該如何對待生活,生活便如何回應我?雖然我不是哲學家,也不是情感專家,但我的每一個文字都帶著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和我對生活的感悟。這就是我所堅持的、我所熱愛的,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著。也許鮮有人來問津,但我相信懂的人自然會懂。
以前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理想,一種崇高而又美好的理想,就像夜晚海邊的燈塔,讓遠方迷路的航海者在黑暗中看到方向;慢慢地不斷寫,到現在我寫作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一種簡簡單單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