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黃河金三角地區麵臨著加快發展和轉型發展的雙重任務,麵對著在加快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進程中同步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重大問題。如何破解體製機製障礙,促進共同發展、一體化發展,都需要在一些方麵開展先行先試,加快體製機製創新,奮力攻堅克難。
為此,《規劃》強調要全麵深化改革,創新一體化發展體製機製,進一步提升區域開放合作水平,為推動黃河金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是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製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優化行政服務模式。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廢除對非公有製經濟的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支持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二是要建設統一市場體係。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壁壘,創造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加快形成區域統一大市場,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三是要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機製。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完善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體製機製,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製。四是要健全區域合作協調機製。鼓勵和支持山西省、陝西省、河南省建立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高層協調機製,完善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工作機構,健全合作機製運轉製度。
《規劃》特別強調,要創新區域利益協調機製。這是合作能否產生實效的關鍵。《規劃》明確,要探索建立產業跨區域轉移的利益共享機製,以及跨行政區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補償機製,推動建立協調處理跨地區利益糾紛製度。支持由三省和四市共同籌集專項資金,設立區域合作發展基金,協調解決合作中的區際利益關係。
擴大開放促合作
黃河金三角地區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毗鄰京津冀、中原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等重要區域,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有短板,但更具潛力和優勢。
為此,《規劃》強調要堅持開放發展,構建多層次開放合作格局。一是加強與東部沿海和周邊地區互動合作。進一步密切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加強與中西部其他地區的合作發展,全麵參與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太原城市圈等分工合作,推進渭南-西安融合發展,積極融入和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二是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申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環保機構基金加強生態修複和環境保護。探索與國內外著名教育機構合作,開展聯合辦學。借助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辦好口腔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支持開展通用航空國際合作,加強資源加工、農業等領域投資合作。探索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運營。支持和鼓勵企業及個人擴大對外投資,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和到境外上市融資。三是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發揮陸橋通道優勢,共同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放寬投資準入,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整合區域內海關資源,推動同沿海沿邊地區通關協作,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共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支持符合條件地區按程序申報設立綜合保稅區。發展服務外包,推進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本刊編輯部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