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郭威威 張治榮
摘要:實訓教學對於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專業技能、增強就業能力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文針對現行財務管理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諸如實訓教師熱情不高、實訓理論眾多,但應用不理想、實訓基礎條件建設滯後等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訓教學模式改進策略及思路。
關鍵詞:就業導向 應用型 財務管理 實訓教學
務管理專業自1998年教育部增設以來,迎合了市場經濟對投資理財人員的需求。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員工忠誠度的下降,企業對新吸納的投資理財人員的要求已經從最初的“逐漸培育開發”轉到“快速融入工作,創造收益”,而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卻理論有餘而實踐嚴重不足,難以滿足企業這一需求,這勢必製約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危及財務管理專業招生。幫助學生增強就業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務必引起高校領導及教師的高度重視。因此,近幾年來,各大高校重點從解決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體係分散、實踐能力差、思維不活躍、創新性思路少、人際交往能力低等問題出發,逐漸轉變過去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推進實驗實踐模式改革和創新,積極探索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幫助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專業技能的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一、現行實訓教學模式的缺陷
(一)科研主導下的現行教師職稱評定機製致使教師對教學工作投入熱情不高。調查各省對晉升高級職稱的評定文件,科研論文、專著教材、省市級以上課題、獎勵、發明專利等是晉升高級職稱的重要條件,而學生對教學工作滿意情況在職稱評定條件中涉及分量較輕,這種職稱評定機製勢必導致教師工作時間分配上偏重科研,而對於難以給自己帶來省市級獎勵及其他職稱評定條件的教學工作和學生實驗實踐工作往往重視不足,熱情不高。
(二)實訓教學模式理論探索多,實際應用不理想。理論界對探索實驗實踐教學模式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國務院關於“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的戰略部署發布後,教育部、財政部積極響應,並於2007年1月正式啟動“質量工程”,實驗實踐教學方麵的理論探索成果便更加豐富多彩。如“多層次、適應性、開放性、綜合性”的財務管理實驗體係,“全方位多角度實踐教學體係”,“四層次五模塊”創新型實踐教學體係,“三位一體”實踐教學管理模式,“三結合”、“四層次”、“五模塊”實踐教學體係,“立體式實踐教學”等。但這些理論自成體係,彼此之間缺乏一定的邏輯性,導致權威性不足,很多高校在現實應用中反而無所適從。
(三)實訓教學所要求的基礎條件建設嚴重滯後。在師資方麵,實訓教學要求教師同時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作為發展時間短、曆史積澱少的財務管理專業,資深教師大多出身會計專業,青年教師也是剛剛邁出校門、缺乏社會實踐鍛煉,難以指導學生參與實訓。
在實驗教學方麵,盡管目前很多學校已經建成諸如會計模擬、電算會計、手工模擬、金融分析與預測等實驗室,但這類實驗室實驗內容更多的偏向於會計或是經濟金融類,財務管理專業實驗內容涉及極少。即使有,實驗素材普遍缺乏“真實感”,驗證的內容更多的偏向於驗證性實驗,過於“書本化”,實驗過程也僅僅是在已經設定好的程序基礎上的數據驗證,如excel與財務管理的大多數實驗,近乎是使用電子表格減輕作業本繁重計算的過程,顯然這種“實驗”與真正意義上的理財實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