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曆史文化街區保護述論
城市與運河
作者:朱瓊 艾其斌 王益東
摘 要:2015年8月11日,瑞金市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對於瑞金市這座以“紅色故都”著稱於世的曆史文化名城,其獨具地方特色的曆史文化街區卻鮮為人知。闡述了瑞金市曆史文化街區的現狀,對瑞金市3個曆史文化街區的價值及特色進行了分析,並且從曆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製地帶兩個層級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瑞金;曆史文化街區;價值及特色;保護內容;保護範圍;保護要求與措施
Abstract:On August 11, 2015, Ruijin was announced to be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Ruijin is known as the “former red capital”, while its featur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is rarely known by peopl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in Ruijin, analyzed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3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Ruiji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conservation rang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rol area.
Key words: Ruijin ;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 content of conservation ; range of conservation ;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of con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 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5)-11-91(6)
1 瑞金簡介
瑞金市位於江西省東南邊陲,地處贛、閩、粵的結合部,素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瑞金”之名始於唐,一直沿用至今,因“掘地得金,金為瑞”命名。瑞金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由贛入閩通粵的主要通道,現如今仍然保留大路崠、黃竹嶺、大隘嶺、雞公寨等數條贛閩邊際的鹽糧古道。境內主要河流——綿江,為贛江的主要源頭,經贛州、南昌、九江,流入長江。
瑞金是舉世聞名的紅色故都,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瑞金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為“瑞京”,是全國蘇區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中心。當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一大批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開創者長期生活戰鬥在瑞金,他們創造傳播的先進文化與瑞金本土文化相互激蕩,互相濡養,孕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蘇區文化。至今,瑞金保存了極其豐富的革命曆史文化遺產,是全國革命曆史文化遺產保存最豐富的城市之一。
曆史上,瑞金是贛粵閩邊際地區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和集散地。漢、晉、唐、宋時期,中原漢人大舉南遷,聚集瑞金及其周邊成為贛閩粵邊的客家先民。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中原漢人帶來的中原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客家文化,瑞金也因此成為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瑞金傳統客家文化底蘊豐厚,以客家語言、民俗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客家傳統文化融合在瑞金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客家曆史文化遺存豐富。
簡而言之,瑞金既是一座千年古邑,又是中國革命史上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民主政權的中央政府所在地,其曆史文化價值可以概括為:紅色故都,遺址眾多;共和之根,卷帙浩繁;長征之源,彪炳史冊;蘇區精神,光照千秋;客家古邑,溢彩流金。
瑞金城市發展雖曆經變化,但城市文化記憶的主要載體—曆史城區,基本保留了臨江築城,一江兩岸的傳統格局。曆史文化街區較好的保存了晚清、民國時期的曆史風貌特征。1991年,瑞金市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省級曆史文化名城。 2015年8月11日,瑞金市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2 曆史文化街區保存狀況、價值及特色
瑞金市曆史文化悠久,不僅保存有豐富的文物古跡,還留存有曆史建築集中成片的曆史文化街區3處,即:廖屋坪--上湖洞巷、糶米巷、沙洲壩。這3處曆史文化街區風貌依舊,保存有完好的古街古巷和形式各異的民居院落。
2.1 廖屋坪上湖洞巷曆史文化街區
2.1.1 街區保存狀況及現狀主要問題
該街區位於瑞金古城西門,曆史城區綿江以北。街區現存的民居院落、宗族祠堂、古街商鋪等古建築和傳統曆史建築中結構良好、特征鮮明、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約占63%。街區內保存有曆史建築15處,傳統風貌建築20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5棟),祠堂7處,牌坊1處,古井3處,門樓7處、古樹名木26棵。街區內的傳統風貌街巷有10條:廟前巷、下湖洞巷、上湖洞巷、上陽巷、老牧場一巷、廖屋坪巷、煙葉巷、橫煙葉巷、通蕩巷、橫通蕩巷。
該街區內的部分曆史遺存沒有得到較好的保護,對建築周圍曆史環境保護不足,部分傳統建築的外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特別是現代材料的運用對建築風貌有較大的損害。
2.1.2 街區的形成
廖屋坪巷因清初廖氏在此坪上建居而得名,後逐漸發展成商業街巷;上湖洞巷為清初胡氏從胡嶺背遷此而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逐漸形成了傳統居住街坊。
2.1.3 價值及特色
街區內保存有曆史街巷、曆史建築、革命舊址等多處曆史遺跡。曆史街巷主要有廖屋坪巷、上湖洞巷;曆史建築主要分布在曆史街巷兩側;革命舊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工農紅軍學校舊址。
該街區在曆史上主要為楊姓和廖姓的的聚居地,楊姓為瑞金大姓,人口眾多,有“楊半縣”之稱。街區中有7座楊氏宗祠,是瑞金楊姓的公認祖地。這七座楊氏宗祠,在中央蘇區時期是工農紅軍學校校址和中央工農劇社社址,葉劍英、劉伯承曾先後任校長,共和國一大批開國將領曾在此接受過政治和軍事教育;瑞金曆史文化名人楊以任、楊枝遠和瑞金籍開國將軍楊力、楊家華也在此居住。
廖屋坪巷體現瑞金市傳統商業街巷的風貌特色;上湖洞巷體現瑞金市客家傳統居住街坊的風貌特色。同時,中國工農紅軍學校舊址體現了瑞金市革命曆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