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我們彼此深愛錯過後,有很多人會說:“如果有如果,我不會做那樣的選擇”。可是,人生就像舞台,有時候是一場戲,而且這唱戲是不能被重唱的。對於寧可兒來說,她也曾在夜深人靜地時候想過:“如果有如果,我會怎麼選擇?”腦海裏的記憶就像過電影一樣,那麼清晰,那麼深刻,有歡笑,有淚水,有傷痛……。盡管如此,她深深明白,如果有如果,她會做相同的選擇。
6月這個畢業季,承載這很多學生的歡聲笑語和惜別之情,寧可兒也和其他同齡人一樣,終於從學海中熬出來了,她高興自己終於畢業了,她再也不想看書,再也不想上課了,她的人生應該開啟下一段旅程,工作,結婚。當她要離開北京這個大都市的時候,有很多不舍和難以言說的感情,她喜歡這座城市,但卻不能承受它所帶來的工作、生活的壓力。所以選擇離開,給自己一個解脫。於是決定在太原工作安家,這座中小城市,寧可兒沒有喜歡這座城市的理由。最重要的原因是可兒在這裏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呆在一家小房地產公司做人事專員,現實讓可兒不止一次地想過要不要再繼續考博?讓她放棄這種想法源於家鄉的人固有觀念,什麼找個好人家,找個安穩的工作,女孩子讀個碩士就行了等等。
可兒現在的工作比較輕鬆,所以她有時間再去考試、找工作,這期間,她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等各種考試和相關的招聘會,明明有時候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可還是與它們失之交臂。現實給她的失望讓她多次懷疑讀書的結果,她認為這樣下去自己精神會崩潰的,讓自己休息一段時間,為下一次的考試與成功做準備。
寧可兒的家庭,用她自己的話說,雖不富有,但她們小康快樂。她父親是某單位的職員,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母親一向言傳身教,對可兒疼愛而不溺愛,嬌慣有度,所以可兒在一些思想、行為方麵多半受其母親的影響較多。她還有一個大她9歲的哥哥,對她也是關懷備至。所以,可兒認為她是個幸運的孩子,她的生活是幸福的,知足的。
今年的可兒已是27歲,單身,已是社會上的大齡剩女。可兒的相貌算不上驚豔,但屬於耐看型的。她的身材不斷高挑,但是身材曲線美十足。看看周圍的同學,有的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為人父,她在羨慕的同時又深深地祝福她們。但是她並不急於結婚,而是聽從父母意見落實好自己的工作。很多同學問過可兒想要找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讀研期間拒絕她的追求者?其實,可兒不是一個現實的人,她不像很多年輕女孩一樣那麼物質,她一直記著母親的話:“還年輕,如今的社會,隻要勤勞都會有的,前提是找個對你好的人”。所以,她的世界裏精神需求遠比物質需求高,而且她像很多女孩一樣排斥如今流行的相親活動。
可兒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晚上她從不上網迷戀各種韓劇,隻是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多半是文學小說,名人傳記,這是受她本科的漢語言文學所影響;周末,有時她會去書店買書;亦或是在家練練書法,她認為書法是唯一能夠讓她心靜的一種方式;或者在家嚐試學做家常小菜,因為她認為這是以後步入家庭生活具備的基本條件;偶爾她會和同學小聚,聊聊彼此的境況,聽聽她們對人對事兒的想法觀點;當然,可兒也會去設想未來的另一半什麼時候會出現,她告訴自己現在的她已是成熟的人,遇到對的人,不能像以前那樣任性,要珍惜緣份。由此可見,寧可兒的內心至少現在是平靜而快樂的,她的精神世界也是豐富的,她認為有時候孤獨是一種享受,她喜歡這樣的生活,她害怕被破壞,而又希望生活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