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一年半以前,和記黃埔還在3G業務方麵雄心勃勃。其麾下有許多市值很高的第二代移動電話(2G)運營商,如美國的聲流公司(Voicestream),英國的Orange公司,這些公司都有可能成為3G業務的執牛耳者。而且李嘉誠與霍建寧也已擬訂出各種計劃,準備在法國、比利時、瑞典和瑞士的3G營業執照的拍賣中一拚高下。然而,和記黃埔從德國突然退出,可能預示著這些計劃將撤銷,或者至少會將規模縮小。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電信業界的老板們對在3G營業執照上的巨額花費始終疑慮重重:到底值不值?有沒有必要這樣大的投入?電信股的價格波動反映出人們的這一焦慮。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的股價在過去9個月中猛然下挫了60%;法國電信(France Telecom)下跌了40%;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也下降了45%。所有這三企業公司都在3G業務上投入了巨額資金。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和記黃埔的股價隻下跌了20%,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嘉誠售出了所持有的電信股,而不是買入。
李嘉誠從來不對某一項業務情有獨鍾,那時他察覺到電信市場的股價已達到頂峰,因而出售了在歐洲和美國的大部分資產。且讓我們來看看以下記錄:1999年底,和記黃埔售出在英國無線業務運營公司Oran羅中49%的股權,獲得淨利潤220億美元。2001年6月,和記黃埔又將其在美國無線業務運營商聲流公司中23%的股權售給德國電信,獲得淨利潤90億美元。
和記黃埔2001年2月獲得在英國經營3G業務的執照,10月獲得意大利的執照(價格下跌之後),12月獲得瑞典的執照。但是,它現在已將其在英國經營3G業務執照的大部分權利售給荷蘭KPN NV公司和日本NTT DoCoMo公司,又放棄了德國、波蘭和瑞士市場,而且強烈表示不會進入法國市場。霍建寧道:“我們從未說過要創建一個泛歐的3G網絡。就我們來看,這塊市場風險太大。”
其實,李嘉誠對全球電信業務很有興趣,而且時刻都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他堅信,無線數據傳輸將成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和記黃埔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經營2G業務,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香港、以色列及印度。歐洲電信業的發展速度全球第一,移動電話越來越多地被用做數據傳輸,而不是語音傳輸……和記黃埔已將自己定位在這一經營領域,並且在英國、意大利和奧地利獲得了營業執照。
然而,李嘉誠絕不會為了獲得每個國家的每一個3G營業執照而無限製地競標。他說:“在德國的執照成本過於高昂,超過了我們的預算,我們別無選擇,隻有退出。”知道何時應該退出,這點非常重要,在管理任何一項業務時都必須牢記這一點。
李嘉誠依照眾人熟知的規律行事。價格攀高時他便出售,當他認為時機(以及價格)合適時又再買進。這一時刻似乎已然臨近。李嘉誠掌握的現金數量無人可以比擬——有280億美元之巨,他正著手將這筆資金投入歐洲的3G市場。2001年12月中旬,李嘉誠宣布和記黃埔將投資90億美元左右,在英國和意大利修建一個新的3G網絡。電話用戶可以利用這些高速網絡迅捷地下載音樂、錄像以及各種數據。
這就是李嘉誠成功的經營準則,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