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競爭尺水興波,置身其中,自然勝負難卜。知己知彼,方保無虞;要想處於不敗之地,必須對自己勝利的因素作一番全麵考察與研究。
企業老板“治眾”的目的在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員工的積極性調動得怎樣,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被老板的意願。管仲說過:“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也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子·計篇》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在企業管理中,要實現“上下同意”,就要有正確的經營方針、經營目標,並使廣大職工的個體目標與企業的整體目標自覺地保持一致。
老板想方設法為職工解決各種生活問題,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是發展企業的需要。仁愛士卒須要獎掖先進。
“取敵之利者,貨也”。《孫子·作戰篇》
對勇於奪取敵人物資裝備的人要予以獎勵。在企業管理中,即是要對生產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和事要給予獎勵,特別要獎勵對生產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分子。
孫子:“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
在仁愛士卒中,要切實做到獎勤罰懶,獎當獎者,罰當罰者。如鞍鋼無縫鋼管廠製定了嚴格的《廠區安全衛生條例》,規定了賞罰條件。一次,鞍山鋼鐵公司檢查組到該廠檢查衛生,檢查組專找死角挑毛病,發現主糧庫糧垛上有一些灰塵。檢查組的同誌問廠長王澤普:“這算不算死角?”他說:“算!罰款,從我做起。”於是這個廠長當月的綜合獎金全部扣掉,同時還扣掉有關9位同誌的全部獎金。後來職工們在衛生上再作努力,結果這個廠成為全鞍山鋼鐵公司安全衛生狀況最好的單位。王澤普這種“罰不避將帥”、“從我罰起”的精神,嚴明了紀律,在工人中產生了極大影響,使該廠各方麵工作在全國冶金係統中出類拔萃。
民主也是激勵。《龍韜·立將》“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給普通員工以充分的尊重,這就是激勵的作用。不要以為自己身居高位就輕視別人,不要固執己見而違背眾意。
在美國《財富》雜誌評出的富豪榜上,保羅·蓋帝曾榮登榜首,在當時他曾被多企業雜誌評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蓋帝白手起家,他的發跡一方麵歸功於他是一位地質學家,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充分地激勵起自己員工的工作熱情。
作為公司老板,在創業初期和成功之後,他都是和工人們在工地上同吃同住,與他們幹同樣的活,而且堅持了許多年。因為從未有人看到過一個百萬富翁和石油工人一起工作,這不僅使他的工人士氣高昂,進展神速,而且他們還常常創造奇跡,完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甚至在同一個地方連續挖出了3口日產原油超過5000桶的超高產油井,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
蓋帝的成功,可以說,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和工人同甘共苦、同吃同住的這種態度。他把工人當成自己的合作夥伴,充分信任,這對工人的激勵可實在是太大了。因為工人的心目中,老板可都是那種衣冠楚楚、頤指氣使的企業夥,一旦他們發覺自己的老板像兄弟一樣對待自己,和自己同吃同住,即便蓋帝付給他們的工資不高,他們使用的工具也很原始,工作環境也遠沒有其他公司優越,他們也覺得舒心。而蓋帝也因為這種態度,獲得了高於其他公司10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