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企業老板總是想方設法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氣氛,把員工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不打無準備之仗”,隻有“以虞待不虞”,以周全的準備伺機攻擊敵方的不備,嚴陣以待,伺機反擊。
防守時,“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怕不可攻也”。若缺乏準備而強行挑戰,無異於自取其辱,最後隻有一觸即潰。
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情況在不斷變化,為將者在總的戰爭原則指導下,必須因地製宜,相機行事。
因敵製勝,可以“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君命有所不受”與“將能而君不禦”是孫子論述如何處理上下關係的兩條原則。
“將能而君不禦”是講老板協調與員工幹部矛盾的原則方法,目的是為了發揮員工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把事情辦得更好。
“君命有所不受”是員工幹部處理與老板矛盾時,在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指導原則。因此,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經理必須擁有充分的經營決策自主權,否則必敗無疑。
隻有保全自己,才能消滅敵人。對一個公司而言,首先要創造條件使自己不被擊垮,然後等待和尋求戰勝對手的時機。
孫子兵法: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孫子·謀攻篇》
這裏孫子指出,即使己方能製定作戰謀略當以全局為重,盡量減少對方損失,因為兩國交戰百戰百勝,但為此所消耗的軍費肯定大為可觀,國家經濟必定陷於困境;如果戰爭接踵而來,則國力難以為繼。商戰中亦是如此,其最終目的是保全自己,從而占據市場有利地位,消耗別人僅僅是一種手段而已。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經交戰即能使敵人屈服,這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此語雖為兵戰之圭桌,在商戰中同樣適用。
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如何打贏這場爭奪市場的戰爭,已成為眾多企業管理階層紋盡腦汁的首要問題。但感性主義、猛衝猛打顯然已不符合當今商戰的需要,愈來愈多的企業開始從理性的角度來重新認識和規劃競爭策略,以便躋身市場或保持其有利的市場地位。